第234章 :嗣皇帝那些事(中)

順治是入關後頭位皇帝, 所以被尊為祖。奈何他早逝,導致朝廷和個草台班子似的,充斥著一群滿腦子不知道什麽玩意的八旗官員—那個時候他們的水平都配不上官僚二字。

加上各種內憂外患,康熙的“名為守城, 實同開創”是實至名歸, “祖有功而宗有德”也是實情, 所以是祖、還是宗, 包括是不是“聖祖”, 在胤禔這都不是要緊問題。

根據《謚法解》, 敬賓厚禮、窮理盡性、博施濟眾、極深研幾、揚善賦簡, 都可以稱為聖。如北宋的高滔滔, 就謚“宣仁聖烈皇太後”。遼代更直接, 有個遼聖宗耶律隆緒。

所以這字不管是作為長謚的一員,還是配合廟號來用,甚至是活人用來做尊(徽)號, 都很正常。武則天不就給自己上尊號“聖母神皇帝”,總之和一切美好的字眼一樣, 使勁用就對了。

胤禔沒有對聖祖倆字有什麽意見,曹魏、西晉都是三祖, 這也不是問題。但是, 他不是另一個位面的雍正, 需要拼命加強承繼的合法性,在很多問題上用力過猛。

所以他有別的想法, 然而具體該叫什麽, 這就不是小問題了。子為父上尊謚, 這是重要的政治儀式。新皇帝心中嘆氣,其實可以給康熙用的廟號不多了, 若是稱祖,太祖高皇帝、世祖章皇帝,唯一還能用的就是高祖……

說道這個,按理來說,作為真·名義上一統天下的順治可以叫世祖,而高皇帝的追封完全可以稱高祖,到時候文皇帝稱太祖,如今康熙正好廟號太宗,多完美!

“皇上,臣有話說。”禮部尚書王掞開口了,得到允許之後,他說道:“自古聖贊德,祖贊功,帝王功業隆盛,援引經書前例,以祖有功而稱祖。臣以為,唯聖字,可贊大行皇帝之德;唯祖號,可彰大行皇帝之功!”

胤禔還在想,老三開口了:“皇上,聖祖亦非獨創,宋朝也有個聖祖,宋真宗封趙玄朗……”

從神話走入人間麽,胤禔道:“你們覺得如何?”

果然,胤禛倒是覺得很好:“臣弟以為王尚書所言有理,唯此二字,可贊大行皇帝功德!”

胤祉卻有些反對意見,胤祺雖然半懂不懂,但他也覺得不好。

老五的看法很樸素:“臣弟於此並不很懂,但臣弟知道,皇考一生躬行勤儉,還在暢春園辟地種植,希望推廣稻種。這聖祖二字有些……”浮誇,“大行皇帝未必欣賞。”

“……也有道理。”胤禔換了個姿勢坐著,想了一會問道:“前朝永樂皇帝,原本廟號太宗,後來怎麽變成了成祖?還有本朝追封,是什麽時候來著?”

李光地就道:“回稟皇上,前朝嘉靖時,因為大禮議修改了前朝幾位皇帝的廟號。而本朝是順治五年追封先祖,分別追封了肇祖、興祖、景祖。”

“這樣啊。”胤禔就道:“本朝在關外時,禮儀不甚完備,當時為高皇帝、文皇帝上尊廟號,多少有些可斟酌之處。不比後來為章皇帝定廟號,以承命不遷、景物四方、貽庥奕葉而定為世祖。”

承命不遷,是繼承了祖先的遺志而不動搖;景物四方,表示皇帝澤被四方;貽庥奕葉,表示可以庇佑子孫後代,造福後人。

從這個角度尊順治為世祖,從功績、希求、概括總結的角度,就非常合理。

話說到這份上,在場心思活絡的人都明白了,合著這位嗣皇帝不是對聖祖不滿意,而是對關外二位先帝的廟號都不滿意,他都想改!

“臣等會同禮部馬上參議,盡快給皇上回稟。”還是李光地,這老爺子今晚可謂是積極向新老板靠攏,唯恐自己成為一朝天子一朝臣裏的那個臣。

“皇上,臣弟以為還有兩件大事要辦。其一是皇上的年號,其二是避天子諱……”胤祉今天也使勁表現:“臣弟等,是否該避諱輩分字。”

避諱輩分字,就是將胤某修改成X某。胤禔這時候倒是沒猶豫:“這就不必了,朕與諸弟之名,皇考所賜。皇考在世時避天子名諱,無非缺筆、諱讀而已。”

“朕以為如此甚好,無論官民常說子胤之語,難道讓他們不說了?何必。”胤禔道:“避諱這事,胤字不必避諱,禔字嘛,缺末筆也就是了。”

“皇上仁德寬厚,是社稷百姓之福!”

看,永遠也不缺捧哏湊趣的人,胤禔擡眼一看,居然是一直敬陪末座的老八。哦呦,他這是轉性了?胤禔饒有興致的打量老八,然後一排宗室王大臣跪下跟著復述,唱了一遍贊歌。

“至於年號,亦由大學士們與禮部參詳,擇優給朕瞧也就是了。”

胤禔這兩天折騰下來,實在是覺得有點累,“還有件事,皇考子嗣眾多,自十七阿哥以下的弟妹年紀還小,多看顧他們些。還有年幼的皇孫們,皇考一向喜歡子孫康健,別讓他們哀慟過甚,傷了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