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一只蝴蝶(第2/3頁)

白宮幕僚團緊急開會,商討著如何對外澄清這個謠言,而一直暗自運籌著計劃、打算給超能人士來一票狠的的幕後傳媒團隊,則差點嘔出心頭血。

“——這他媽到底是誰幹的!!”

《紐約時報》的報社內,專門負責此事的主編簡直氣得想生撕了發布這篇短文的人,他死死地瞪著輿論的走向,兩只手重重地拍在桌子上:

“這些該死的、利欲熏心的工作室,天殺的只看見眼前的蠅頭小利——還有這篇文章的作者,叫薇妮莎的是吧?fuck!這女人想紅想瘋了嗎?!”

《別讓沃克跑了》的作者署名是薇妮莎。

不僅沃克和白宮幕僚團,估計現在所有摻和進“那個計劃”的媒體,都想把薇妮莎這人給生吞活剝了。

主編的對面站著幾個編輯,此刻,編輯們面面相覷,小心翼翼地問:“先生,那我們……還要按照原定的計劃繼續執行嗎?”

“繼續執行?你是想這個計劃徹底完蛋嗎?”

主編氣得肺都快炸了,他指著《別讓沃克跑了》的打印稿咆哮起來,

“要是你們能有這個薇妮莎的一半撰稿能力,我也敢讓你們繼續去執行計劃,可問題是,你們能嗎?!”

媽的一群廢物!撰稿能力加起來都不如一個工作室出來的女人!

編輯們:“………………”

他們竟然無法反駁= =

其實,相較於白宮來說,以《紐約時報》為代表的媒體,才是這篇文章的最大受害者。

因為這篇文章的出現,可以說是直接摧毀了他們這一周時間裏所有人的努力。

正如薇拉根據輿論傳播模型推演的那樣,這些媒體們聯合起來盛贊超英,的確是打著先把人高高捧起,再狠狠摔下去的主意。

先是通過誇張的宣傳引起更多人的反感,等到眾人忍無可忍之際,再掀起這些超能人士之前的罪責,進行大規模的聲討——這本來就是他們玩慣了的手段。

按照輿論的走勢分析,他們的計劃是這樣的:

拿七人中最沒有存在感的蝙蝠俠開刀,一點點地翻出他在哥譚那些真真假假的案子,再拿出各方業界人士的討論,慢慢把這人從超級英雄的行列裏剝離出去……

他們連四天後的揭露稿件都早早地寫好了——五六個編輯,加上主編,來來回回地改了好多遍的稿件!

結果,天殺的《別讓沃克跑了》搶先一步竄出來了。

“你以為我們現在還按照原來的計劃聲討蝙蝠俠還會起作用?”

主編冷冷地罵道:“還沒反應過來嗎?你們真的認為在這起風波還未平息之際就爆出蝙蝠俠的案子,輿論就會反過來罵蝙蝠俠?”

——完全不會好嗎!!

人們只會認為,這是政府又在轉移、推卸責任。

本來《別讓沃克跑了》這篇短文就是在抨擊政府,指責沃克利用超英轉移話題。

到底是要有多蠢,還要在這個話題發酵的最關鍵時期,繼續爆蝙蝠俠的黑料?

等到那時,這個叫做薇妮莎的作者只需要再發一篇文,輕描淡寫地感慨一句:“看吧,我就說政府一直在打超英這張牌吧!”,那就徹底完蛋了。

她就只需要輕輕地……那麽一推,輿論就會徹底向超英那邊傾斜。

被憤怒左右的公眾意識,絕不會仔細去看蝙蝠俠的黑料,而是第一時間罵政府王八蛋,罵媒體毫無可信度,然後一面倒地同情超英。

更糟糕的是,這個固有印象一出,以後但凡媒體再說這些超英任何壞話,公眾就會有所懷疑了。

所以,他們辛辛苦苦準備了這麽久,醞釀造勢了整整一周的稿子,絕壁不能發。

不僅如此,他們還要通知其他所有參與計劃的媒體:你們寫的那些有關於抨擊蝙蝠俠的稿件,一個都不許發!

“在這起風波沒過去之前,誰也不許發超英的黑料!誰也別說超英的半句壞話!聽懂了嗎!?”

老謀深算的主編總算冷靜下來,惡狠狠地說。

“好的,那我們現在需要臨時換上總統的公關澄清稿件嗎?白宮那邊已經在催了。”

編輯們喏喏地問。

“找個水平好點的人來寫軟文澄清稿,別做得那麽明顯。”

主編頓了頓,冷冷地道,“另外,你們再找幾個人過來寫稿子,再把那些超級英雄誇一遍。”

“……………………”

辦公室裏安靜了一秒。

幾個年輕的編輯,差點懷疑自己耳朵出了問題:“呵呵……先生,那個,您的意思是?”

按照一開始的計劃,難道不是要把這群超能人士的名聲降低嗎?

可為什麽到了現在,還要誇他們?

“聽不懂嗎?”

主編又想罵人了,

“單純的澄清稿件一兩篇就夠了,現在的重點是,把入侵華盛頓的外星人渲染得再強大可怕一點,然後再多強調一下超級英雄們迅猛的反應速度和遠超常人的超強能力,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