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努力拼搏(第3/4頁)

希銀點頭:“在下謝過郡守。”

……

“大佬,怎麽辦,這老頭不相信我們啊!”林鐘期在朋友旁邊嘀咕道,“時間只有一年啊,渤海那邊都已經挖了十幾個礦了,金礦都被徐策找到了,我們可不能落後啊……”

希銀白了他一眼,道:“把你的錢給我。”

林鐘期一呆。

希銀看著他,四目相對數息,後者委屈地點頭。

於是這兩萬塊的錢,成為二人的啟動資金。

“可是這點錢,有什麽用呢?”林鐘期放飛想像,“招兵買馬?還是買入賣出?又或者我們在這炒地皮?還是其它的……”

希銀無奈拿了手上餅子堵住他的嘴,去找了李臻的兒子。

……

“什麽?找一萬名夷人奴仆?”李成有些為難地,無奈地喝著茶水,“這卻是難了些,雖說夷人私下相互攻伐,但難以治理,這麽的人,一時半會,根本……”

奴仆?明明就是奴隸嘛,但東夷各部攻伐販賣都是常事,買上十個百個無關緊要,一萬人太多了,他不想找這個麻煩。

“一百萬鋼錢。”希銀平靜地道。

李成一口茶水就噴了出來,不敢置信地看著他,他知不知道這是多大的數字?

遼東一年的田稅都沒有這麽多!

“我出兩萬訂金,”希銀仿佛說的只是兩塊錢,“只要看到了人,剩下的錢立刻給你。”

李成迅速計算了一下,按一百萬的購買能力,哪怕他只吃一小半,也足夠自家勢力再擴一波了,雖然麻煩一點,可巨賺啊,於是擡起頭:“這,我得要一個月吧……”

“半個月看到人,我再加半成價。”希銀道。

“行。”雖然這樣需要他一個部族一個部族地找過去,但也是值得的,李成覺得可以。

希銀一番道謝,並且當場給付訂金,和他簽定了協議。

隨後便在網上發了個貼子,稱自己已經找到到一萬個勞動力,發了李成與他的文書截圖,表示願意將這些勞力轉讓,有要的嗎?

此話一出,瞬間驚了一片,因為渤海的激烈競爭,如今勞力如此緊缺,這位老大是搞了什麽,能一下就拉到這麽多人?

但立刻有十幾個人私密,表示願意給錢,價格好商量。

一番後好商量,希銀選出價最高的,抽了兩百萬中介費,保證一年的勞務輸出,而對方要在十五天內帶錢來遼東,過了時間就找別人轉賣了。

對方保證,只要你有,只要你給,那錢不是問題!

……

十五天後,林鐘期有些恍惚地看著大船從海上送來的巨款,第一次說不出話來。

剛剛那個團隊直接加入了他們組隊,願意提供所有的支持,這一萬人也全部留給希銀,只求後邊得到名資後拿到自己需要的號就行,不夠的話,他們隨時可以再用“RMB”收購鋼錢。

“好了,啟動資金有了,”希銀摸了摸下巴,“礦產非常多了,幽州這麽多玩家收人,肯定會影響到春耕,糧價會有一波大漲,接下來,開墾遼河吧。”

“可是,來得及嗎……”

“來得及,這裏人還不知道種水稻呢,南方大米送到北方價格本來就高,我們在這裏種水稻就有先天就有優勢,價格是靠供需關系來定的,”希銀微微一笑:“開礦快是快,可如今冶煉根不上,哪怕根上了,市場也會飽和,必然會價格暴跌,我們不用太快,跑贏其它人就夠了。”

一年開發完遼河平原是不可能的,但,夠用就行。

黑土地的威力,他可是清楚的很呢。

-

遙遠的海外,嚴江正在一張地圖前,給面前坐著的一眾船長講課。

在海運這方面,地中海的文明簡直是上帝給飯吃,地中海的長度足夠放下北京到西藏的距離,而且風平浪小,希臘時代亞歷山大就能出百艘戰艦到波斯灣補給。

到了凱撒屋大維時,更是能六百艘船來個七八萬人的海戰。

而到後來,他們的船可以用季風越過印度洋。

但是的,他們的貿易路線只到斯裏蘭卡,因為再向東,航線就被中南半島擋住了,泰國緬甸那一帶,如今還是土著,沒有貿易的必要性——他們總不能買香蕉榴蓮回去。

而順著中南半島下去的馬六甲海峽,超窄就不說了,關鍵是那裏方屬於赤道無風帶,去了就得在水裏漂著,歐洲的商船並想去試試東邊到底過不過得去。

更重要的是,從馬來半島到泉州,那裏盤踞著世界上36%的台風,夏天順著印度洋季風貿易過去的話,正好是農歷七八月份——那時節的台風,大家都懂的。

但這些對嚴江來說都不是問題,只要別去印度貿易耽擱時間,五六月份到那邊沒有問題,沒有風,不是有漿帆船麽,而且馬六甲海峽並不是完全無風,而是風小,有時需要等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