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第4/5頁)

成績名列前茅,和班長配合處理好了班級同學關系,讓他十分省心。

她還在校內報紙發表了不少文章,給他們班級揚名,有這麽一個學生,他臉上都增光不少。

俞向安:“我可以知道有哪些嗎?”

“一個是鋼材廠的,在東北,他們想要加重出口,答應如果你去的話,管理崗,給你一套大三居。”

“一個是隔壁市的,想要你去輔助提高當地經濟實力,承諾立刻分配單人宿舍,房子下來了優先分房。”

最後一個,他呵呵笑了下,“最後一個是商貿部的助理,也承諾給你單人宿舍,分房這點倒是沒有給個準話。”

俞向安聽到這最後一個,心裏立刻倒抽了口冷氣。

就算她知道這時期的大學生吃香,也沒想過這麽一步登天啊。

不過轉念一想,其實也不是太出人意料,吳竹生是他們的老師,是他們的班主任,同時也是經濟這方面的大拿,是他們的顧問,現在改革開放,經常被叫去咨詢問題。

俞向安摸著心臟,好一會兒才緩和下來,雖然但是,夢想不一樣,她不喜歡體制內的條條框框,但她也想體驗一下在中心的滋味。

“商貿部!”

她要是想走這條路,那很多事就不能做了,她和林川柏還有要命的空間。

這是絕對不能被人發現的。

她打算回去和林川柏說,接下來不要動用空間了。

保險起見。

他們的錢也夠多了,只要有足夠的錢,能買到大多數的食材。

她農場裏的產出就先在倉庫裏囤著。

等她實習完了,辭職後再處理。

俞向安也有些慶幸之前他們每次易容,而且從來不去一個固定的地方,別人輕易也不會把小販子和金貴的大學生聯系起來。

多虧了他們的謹慎,菜有沒有什麽風言風語。

要是有什麽,俞向安覺得,她……其實被發現了也不違法,但是要是仔細查下去,想要知道貨源是哪裏來的,那就糟糕了。

青木大學是有工農兵大學生的,他們是推舉上來的,這些用人單位並沒有一上來給出這麽優渥的待遇。

原因很簡單,他們政治方面可以,但是論專業能力這方面就要打個問號,要看運氣了,有的人可以,有的人一竅不通,跟正經考上來的人不一樣,這些全都是有真材實料的。

這事就算定下來了,俞向安除了跟林川柏說了,其余的誰也沒有說。

林川柏聽到她的選擇,笑了下:“這樣也好,我們怎麽說也是學過這段歷史的,你又是這個專業出身,提出一些被證實可行的觀點不會被人懷疑,就算不能被采納,只是能提個醒,也能為這個國家做點好事,不過,你想好了嗎?確定以後想辭職下海?這樣的機會不是什麽時候都有的。”

俞向安苦笑:“你當我不知道,但是自己有多少本事自己知道,我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已,很多觀點不是我自己想出來的,半桶水吊在那裏,而且我志不在此,在這一行,收入都是透明的,我們空間裏藏著的那些物件難道就一輩子放在那裏?以後別人穿金戴銀,我們要嚴格要求自己,這也就算了,主要是有一條剛打撈起來的藍鰭金槍魚放在我面前,但是因為那高崗的價格我有卻不能動,那簡直就是折磨!”

俞向安長呼了一口氣。

是的,她可以提出一些比較有“前瞻性”的觀點。

等到差不多了,她就辭職。

改革開放初期,首都還是比較保守的,她可以先過渡一段時間。

她知道首都第一家個體戶餐館過得是什麽日子。

天天被鄰居圍著,一有什麽不對就是舉報,那日子實在太讓人膽戰心驚。

等到風氣沒那麽嚴重她再加入這個市場也不遲。

她想賺錢,並不代表她就想吃苦頭。

林川柏對她選擇哪一條路都可以,他對這方面沒有什麽執念,如果他有權力欲的話,他的身份更便利,結果還不是選擇了醫學。

就是如果她真的選擇走這條路,他的藥園、俞向安的農場確實很多時候只能當做不存在了。

她能忍住這個誘惑,林川柏也挺佩服。

這誘惑力度可不小。

要是發揮得好,就是名留青史。

俞向安握緊拳頭:“就算不靠這個,我也能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雖然現在說大話會顯得有些可笑,但是我們的優勢太大了,收入絕對不會少,以後多做慈善,再給我們國家也弄一個“諾貝爾”,你還怕沒有青史留名的機會嗎?”

俞向安給了他一個眼神:“我和你都不喜歡勾心鬥角,這種活短時間還行,長了我覺得真的會折壽,你還記得什麽藥品的轉折點嗎?要是你做出一個,比如什麽絕症的特效藥,一樣的。”

林川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