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第3/5頁)

不過別的還是要操心的,比如他們的興趣班。

林川柏和俞向安都沒有強制要求他們一定要學什麽學什麽,他們想學什麽就去學什麽,沒有興趣的話可以放棄,但是他們希望至少有一樣是他們喜歡的,並且能夠長期堅持下去的興趣愛好。

當初林亦泓選擇了畫畫、珠算、足球,去學過樂器,現在他迷上了功夫,受電影電視劇影響,想要當一個大俠。

這要在附近尋摸一下,有沒有人開武術館。

林亦寧當初選擇了跳舞唱歌,還有拉二胡吹笛子,她試過的興趣班很多,有的她去上了三節課,知道自己不感興趣就放棄了,到現在還在堅持的,一個是拉二胡,一個是跳舞。

這兩個想要找興趣班還是比較容易的。

俞向安問她,“想不想要試試別的?”

還沒有完全長大的孩子,還沒定性。

現在重新定義也來得及。

林亦寧想了想:“電影上面的女明星那麽好看,我學什麽能讓自己變得好看?除了跳舞。”

跳舞可以塑形和優化氣質,還有別的嗎。

她喜歡長得好看的人,自己當然也想變成一個更加好看的人。

跳舞她已經堅持很久了,看著也會繼續堅持下去。

“樂器你要不要換一個?”二胡不是不好,但是……

林亦寧搖頭:“不了,先看看,現在比較忙。”要跟新朋友熟悉起來,興趣愛好什麽的先往後面放一放。

他們自己抓主意,俞向安不會強迫他們。

看他們一個想要繼續學武術,一個想要繼續學二胡和跳舞,就這幾個了。

看到女兒女婿外孫他們一家團聚,俞青山十分欣慰。

終於看到他們團圓了,長期分離太危險了,現在他不用擔心了。

林川柏到這邊的好處還有一個,就是俞向居和俞明傑經常來搭順風車,學生,他們周末是固定的,他們又沒有什麽生活壓力,學校有補貼,家裏還支援一些錢。

他們兩個還有些孩子心性,有空了經常帶著雙胞胎到處走。

他們兩個對這裏比較熟悉,不過帶他們玩也就是去動物園遊樂園之類的地方比較多,像那些新興的錄像廳歌廳之類的地方,他們是不會帶雙胞胎去的,怕孩子學壞了。

在這裏待了一陣,雙胞胎都要樂不思蜀了。

在學校跟新夥伴玩耍,周末的時候跟著小舅舅、哥哥他們出去玩。

這裏的一切對他們都是新鮮的。

林川柏跟俞向安不會一起出去談生意,但是他在,兩個人有商有量,在做一些決策的時候,會更全面一些。

現在五味餐館已經擴展到了羊城,都是先在特區那邊培訓人手,然後去店裏面進修,之後會派到這裏在當地招收人手,開業。

特區就是大本營,一點一點的往外面的城市擴張。

改革開放了幾年,尤其是這裏鄰近特區,比起內陸這裏的變化是大的,大家的情況普遍改善了很多。

手裏寬裕了以後,也就會想要改善衣食住行。

現在這時候住房普遍沒有買房的概念,還是想著單位分房。

房源也少,有賣的,對工人的工資來說,並不便宜。

行,現在介紹信還沒有徹底退出歷史舞台,不可以隨意亂走動?

衣食這兩個是基礎,現在條件好了,穿得好一點,吃得好一點,理所當然,尤其是現在計劃生育,年輕人只能生一個,家家戶戶的孩子都成了寶貝,孩子想要吃好吃的,大人很少有拗得過的。

俞向安現在是把重心一點點的往國內移了,國內這麽大的人口基數,這麽大的市場,要是放過那才是傻的。

產線現在充裕,場地也有,為什麽不開拓這個市場?

產線擴大了以後,之前的一些老人只要是有本事的都被提拔了。

陳曉陽就成了小組長,現在手裏管著幾個人,工資提了一等,每個月的獎金也上漲了,加起來一個月能拿五六十。

隨著她往家裏拿的錢越來越多,她在家裏的話語權也越來越重。

以前家裏都是她媽的一言堂,爸爸是沉默寡言,從來不會主動發表自己意見,只會埋頭幹活,家裏大事小事都是媽說了算。

但是現在不管什麽,她媽都要先問問她的意見。

家裏的存款,都是她貢獻的。

之前還嫌棄她這個小姑子的嫂子更是只有笑臉了。

反差十分明顯。

放假回村的時候,遇到之前的那些小夥伴,彼此看著都感覺不是一路人。

陳曉陽看著她們樣子比自己大了好幾歲,往往她們身邊都有孩子在。

她們嫁人了,跟公婆生活在一起,要下地幹活,要帶孩子,要幹家務,樣樣都要做。

操心的多了自然就滄桑得快。

看到她們,有的時候陳曉陽會打個寒顫,如果那時候她沒有去招工,沒有被選上,她也會是這個模樣,想想就覺得後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