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第4/5頁)

俞向安揉了揉她的頭發,“媽媽正在給工廠重新選一個地方,準備搬遷。”

林亦寧吃驚:“為什麽?現在那個地方不夠大嗎?”

俞向安:“不是不夠大,但是這塊地以後能發揮出更大的價值,工廠沒有必要建立在繁華的地方,搬走後可以用來建廣場,建酒店,建美食城,寫字樓,各種都行。“

要是等到以後,她重新選定的廠房地址那一片也發展起來了,她還可以再往外遷,每一次遷移都代表著她的一次選擇正確,如果沒有價值,才會不動。

除了廠房以外,俞向安也在新建寫字樓。

知道以後房產的價格會飆升到什麽地步,趁著現在價格還沒漲上去,不多買、多建幾棟屯著,那簡直是暴殄天物。

尤其是在特區中心區域的寫字樓。

就算不用租出去,以後一層樓一個月租金幾十萬上百萬輕輕松松。

林亦寧啊了一聲:“這樣啊,那新的廠房怎麽建,也決定了嗎?”

俞向安:“還沒有,打算請教專業人士。”請專門的規劃師幫她規劃區域。

之前創業初期,把廠房建起來就好了,不講究什麽,現在看有一些規劃不合理,有一些規劃重復,浪費土地面積,重建了,她有時間有金錢,就想要好好的規劃一下。

在這方面俞向安已經有了想法,俞向安看向林川柏:“我想要回學校去,由建築設計學院承辦一場設計大賽,我給定一個土地面積,讓他們自由發揮,讓老師當評委,看看哪一個土地的利用更合理,哪一個外觀更賞心悅目。”

這樣的話,她得了設計圖,學校的師弟師妹們露了臉,得了一筆獎金,學校也得了一次揚名擴大影響力的機會。

林川柏點頭,“想來沒問題。”學校不會拒絕的。

確實沒問題,把地拿下後,俞向安回了首都,回了青木大學,一提出來,對方立刻就感興趣的追問起細節來。

俞向安在他們學校是挺出名的,到目前為止,下海的人當中,她的事業做的最大,上一年學校她還給學校圖書館捐了一大批書。

其中有不少國外的書籍是他們這裏還沒有收錄到的。

因為這個原因,校方對俞向安的感官挺好。

更別說這是一舉三得的好事了。

商量過後,最終決定大三大四的學生都能參加,到時候請建築學院的一些知名教授當評委,第一名一萬塊獎金,第二名五千塊獎金,第三名一千塊獎金。

現在這時候,工人的工資上漲了,一百多的工資不少見,但是一萬塊,依舊是一筆巨款。

至於說這些學生畫出來的設計圖會不會哪裏不過關等等,有評委把關,而且他們一般遇到什麽不懂的都會問老師,問了老師還能得到一個不合理的設計嗎?

俞向安最終要的,就是一個能用的設計圖,不能用的設計圖,再好看,也用不上。

俞向安把地形圖和面積一提交,這個比賽就開始了,在公告欄張貼宣傳,在建築學院,老師在上課前也會提一兩句,報名的人很多。

出乎意料的多。

光是初步篩選的稿子就篩下去一大批。

還有不少大二的跟老師抗議,為什麽他們沒有參賽資格,他們也想試一試。

他們的基本功肯定沒有他們的師兄師姐們紮實的,俞向安被問到了,只能表示下次還有機會,這不是唯一一次。

這不是一個小動作,柳明月從別人的嘴裏聽到了,帶著一些她自己做的馬蹄糕來找她閑聊,“你這真是大手筆呀,如果你錢多的沒處花,你找我,我很可以為你效勞的。”

俞向安用竹簽叉起一塊馬蹄糕送進嘴裏:“我這是有其他目的,千金買骨知道不?我要讓我的師弟師妹們知道我,知道我是個大方的人,要是他們考慮工作可以考慮我這邊。”

柳明月哈哈笑了起來:“怎麽樣,這可是我目前為止做的最好的一次了,味道好吃嗎?咳咳,我就知道肯定還有其他原因,你肯定能達到目的,現在分配的工作沒有我們之前那麽好了,越來越多的師弟師妹選擇私人。”畢竟一個蘿蔔一個坑,之前的蘿蔔坑裏有人了,又不可能那麽快退休,這後來的人自然就分配不到什麽太好的地方。

說起來,私企確實是不如國家的有保障,但它也有個好處,就是待遇會更高,更靈活,沒有那麽多的條條框框。

要是敢拼有想法的,這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柳明月是沒有那個勇氣重新下海了。

這不妨礙她對下海老同學的敬佩,“當初你辭職的時候,誰能想到你有現在這番成績,還記得當初大家是怎麽勸你的嗎,現在不會有人說可惜了,還有,上年你捐書的時候,說起來都對你豎起大拇指。”

改革開放的時間越久,上面的政策沒有變化,對做生意的人的偏見也越來越少了,錢的用處越來越大,甚至有不少人已經覺得有錢就是王道的地步,笑貧不笑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