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第2/4頁)

所以他閉上眼睛,躺了回去,不願意跟丁敏秀多說,“你發瘋去外面瘋,我困了,我要睡覺。”

丁敏秀恨恨的瞪著他,周博揚躺在床上,翻了個身,背對著她。

丁敏秀呵呵了兩聲,真出去了,把俞向安的情況透露了出去。

“哎呀,你不知道啊,我聽別人說她在特區做廠長啊,手底下幾百個人,你不是要找工作嗎?你可以讓她幫忙啊。”

“你不知道,我聽別人說的,聽說她在特區混的很好,還上報紙了,我們這裏邊瞞得死死的,他就是怕我們這些窮親戚上門吧。”

“她發展的這麽快,也不知道發家的過程合不合法。”

“你可別這麽說,人家背後是有關系的。”

俞向安不在這裏,但是俞向海和葉七佳在。

而且他們賺錢也是歸功於俞向安。

他們是既得利益者。

就有很多人找上了他。

俞向海在五金廠裏工作,俞青山以前也是在五金廠裏做,在這裏退休,拿著退休金。

在這裏故交很多。

可以說俞向海的所有人脈關系都在這裏。

有些就找上門來核實,打聽是不是跟傳言說的那樣。

他們知道了,俞向海也沒否認。

他們不是沒有目的的,目的也很簡單,不外乎就是為了子女,為了工作。

他們的說辭千篇一律:“大家鄉裏鄉親熟悉,不會是那些不知來路的人,有個知根知底的優勢在,她請別人,不如請我們。”

俞向海:“端盤子送餐願意嗎?”

這話一出有些人就沉默了,“……不是開了工廠嗎?”

俞向海:“工廠之前就有人了了,而且進工廠是要考核的,熟練工人當然比生人要好,進餐館也都要考核,不達標準不行。”

能跟他開口的,基本都是老交情,年紀大了,他們很多退休了,這個年紀真的不適合返聘,至於他們的子女,有真的那麽困難的,俞向海之前就不會不管,有些人過得不好,那是他們自己作的,這樣的人是知根知底,但是再知根知底,有什麽用,不拖後腿、不作威作福就不錯了。

一聽到他說是去做服務員端盤子,許多人就放不下臉了。

要是有那些吃苦耐勞,真心想要找個工作的,俞向海也沒推辭,推薦給俞向安。

俞向安也是這個意思。

剛開業的時候她不希望有過多的熟人,但是現在框架都搭好了,管理人員也基本固定了,招收幾個自己老家那邊的人一點問題都沒有,不過她也會相當的鐵面無私,想著來這裏混日子的就別想了。

她這裏不養大少爺大小姐。

先在俞向海這裏篩選了一道,那些只想混吃等死,想要找個地方領工資的人,他這邊就不會讓他們過。

誰家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要是想做好事的話,還不如去捐助幾個學生,為什麽要給這些有手有腳的成年人?

俞家不遠處的陳大娘是跳的最厲害的啊,她三兒子一把年紀了,還在靠著哥哥嫂子養,找不到工作,自己也不願意工作,現在有這麽個機會,但是就她那兒子的樣子,俞向海直接就拒絕了。

陳大娘撒潑打滾的,說他不顧鄰居情分,鐵石心腸,俞向海也不讓步。

這樣的鄰居哪來的情分,他還記得以前小妹和周博揚,丁敏秀的事傳出來的時候,她就是鄰居中碎嘴說的最歡快的。

以為過去這麽長時間他忘了嗎?俞向海表示他還記得清清楚楚。

有那些不知情的人看到他這樣,覺得他心太硬,但是也有很多人還記得當初發生了什麽?

換成是他們也沒辦法把這件事情一笑置之。

知道事情壞在自己這張嘴上,陳大娘別提有多後悔了,當初那麽多人可以說,怎麽就說到俞向安身上了?

現在好了,人家能耐了,還記仇。

她三兒子就跟這份好工作失之交臂了,如果時間可以重來就好了,如果可以重來,她一定要回到那時候,站在俞向安的立場幫她痛罵那些閑言碎語的,這樣的話或許她現在還能給三兒子換一個小領導做做。

也有一些好高騖遠的,想要一來就當領導,說什麽他可以幫她看著手底下的人,有多麽可靠,對這種俞向安也是無奈,現在她框架搭起來了,不然要是創業之初遇到這樣的人,都不夠拖後提的。

不過這方面的事情基本都是俞青山出面,俞青山的輩分高,年紀大,他出面對這些打著鄉裏鄉親的人更好接受。

丁敏秀故意掀起的一場聲討的風波就這麽平息了,也就那些家裏就算實在不成器,被篩了下來的人還在跳腳,但是那些人平時怎麽樣的,大家心裏也有數,根本不會聽他們的。

丁敏秀別提有多嘔血了

周博揚比她更快接受現實,看她打不起勁的樣子,安慰她:“得了吧,人家跟我們現在就不是一個層面上的人,你做那麽多做什麽啊。”如果要說不甘心,更不甘心的不應該是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