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第2/4頁)

在所有目光注視下,裕妃的臉色頓時變得很難看:“這是哪裏傳的話,難道有人親眼看見了嗎?”

張貴妃道:“剛才他們都在說呢,原來裕妃娘娘還不知道?”

“他們?”裕妃掃了張貴妃一眼,環顧在場眾妃嬪:“請問貴妃,他們是哪些人?”

這些人雖然很樂意看裕妃的笑話,但也知道裕妃向來厲害,她不在,大家還可以多說幾句,如今她來了,又是這樣帶怒的樣子,誰還敢多嘴。

張貴妃知道她的脾氣,便笑道:“哎呀,他們也是好奇才議論的罷了,你可別生氣,就當我沒說過如何?”

裕妃哼了聲,道:“其實貴妃娘娘說出來倒也好。”她說了這句,轉頭看向皇後:“娘娘,臣妾有一句話早就想說了。”

皇後見貴妃提起此事後,裕妃雖否認,臉色卻變得很難看,心裏才有幾分受用,聞言道:“什麽話?”

裕妃道:“這宮內的風氣很該整治整治了,有個什麽風吹草動,都傳的沸沸揚揚離譜之極……比如先前太子殿下陪著太後遊珍禽園,也沒什麽大事,多半是太後娘娘為了激勵太子才督促了幾句,怎麽底下就傳的變了形,說是太後把太子大罵了一場呢,別人信不信我不知道,臣妾是頭一個不信的。”

皇後聽她說第一句的時候,還得意冷笑,聽她居然把太子拿出來說事兒,臉色就也變了。

裕妃淡淡道:“太子殿下是國之儲君,名聲是不能給肆意詆毀的,不然皇室中人誰的臉面也擱不住啊,而且這些流言之類最是可恨了,傳來傳去的出了宮,或許又傳到外封的幾位王爺耳中去,叫他們這些當兄弟的臉上也掛不住。”

皇後聽到這裏,大為驚心,怒道:“裕妃,你說什麽?”

張貴妃的兒子齊王,十三歲的時候早早地就派了出京去往封地了,另還有兩位小王爺也各自在封地安住,逢年過節才能回宮一趟。

貴妃聽裕妃提起此事,不由也皺起了眉頭,但是她的皺眉,卻跟皇後的發怒是一樣的。

裕妃這會兒借著太子的事提起幾位外地的王爺,當然不是無緣無故的。

因慶王留在宮內,又能幹,且因裕妃自己的緣故,便成了皇後的眼中釘,只是皇後竟忘了,除了慶王,皇帝可還有幾個兒子呢,只是不在眼前罷了,加上鋒芒又都在慶王身上,越發不留意他們了。

可是慶王的腿殘疾不便,沒有奪位的可能,那麽有威脅的自然是別的人。

裕妃如今公然提起來,其他的妃嬪而已不是傻子,有一半兒都聽出來了。

裕妃還一臉無辜:“娘娘,臣妾說錯了什麽嗎?”

皇後咬牙道:“你也不必說太子如何,有這個心思,還是多管管慶王,別叫他留下笑柄才是。”

“慶王到底又怎麽了?請娘娘明示。”

“沒什麽,畢竟留宿小太監,不算什麽大事!你當親娘的都不覺著有什麽不妥,本宮自然也不必操這個心。”皇後冷笑。

裕妃冷笑了聲:“娘娘為慶王操心是他的福分,不過這葉青蟬一個七品掌案,說不回宮就不回宮,簡直不把宮規放在眼裏,很該懲治懲治了。”

張貴妃好不容易緩和臉色,卻討厭裕妃剛才把自己的兒子牽扯出來,便道:“這小葉掌案其實是個伶俐的人,園子操持的也很好,先前太後娘娘過去看還贊不絕口呢,他不回宮、興許是有什麽迫不得已的原因吧。”

——畢竟若不是慶王硬是留人,這葉青蟬還能賴在慶王府?

皇後看向裕妃。

卻見裕妃緩緩地站起身來,她朗聲道:“既然如此,我這就立即傳慶王進宮當面問個清楚,倘若他真的跟那個葉青蟬有什麽苟且,我自然不會徇私,定會稟明皇上,該領受的責罰一分也不會少。”

皇後跟貴妃都沒想到她竟公開說起此事,一時錯愕。

裕妃道:“至於珍禽園的葉青蟬,不管怎麽樣,她都是公然的違背了宮規,如果也有他人效仿如何了得?娘娘乃後宮之首,總不會眼睜睜地看著她為非作歹而不予理會吧。”

一個七品掌案而已,對皇後而言不過是個用來羞辱裕妃的棋子,生死自然無關。皇後道:“這不是什麽大事,本宮也會立刻叫人去處置,自會嚴懲,絕不會姑息養奸。”

裕妃微微欠身:“娘娘是六宮之首,秉公處置肅清後宮都在娘娘。那臣妾暫且告退。”

她後退半步,轉身出殿。

皇後跟在座妃嬪都非常意外,按照裕妃素來的城府心性,關乎慶王的名譽,又是這種越描越黑的事情,她只會滴水不漏的用法兒壓下,決不至於到這種大動幹戈的地步,甚至鬧得人盡皆知。

不過裕妃的話倒是提醒了皇後,她發現自己的確有點操之過急了,慶王再怎麽鋒芒畢露,也不會威脅到太子,倒是其他幾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