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77(第3/3頁)

趙言拿出紙張,點頭,“孫夫子教了我許多,已經是我的老師了。”

他的意思就是答應了。

吳瀚他們都為他高興,“那石頭往後是有夫子護著的人了。”

趙言笑,他在心中斟酌了一番,仔細下筆,一方面表達自己能被他收為學生的榮幸,另一方面則是表達自己勤學苦學的決心,言語中不乏對孫夫子的尊敬。

想說的話在心中醞釀了一圈又一圈,趙言仔仔細細檢查了一番,才迫不及待折起準備將信件寄出。

拜了師之後,很明顯的一個變化便是:孫夫子的傾囊相授。

趙言每回都能收到厚厚的一疊信,信中內容不少,其中布置給他的任務甚至比府學夫子所布置的還要多。

趙言又幸福又痛苦地學著,但幸好,還有瀚哥兒他們一起陪著他痛苦。

他將重要的內容收集於筆記上,給瀚哥兒他們溫習抄寫。

而瀚哥兒他們的回報方式也十分粗暴,具體體現在平時,他有時想喝杯茶,茶杯已經到他手邊了。

五人朝暮相處。隨之時間的流逝,是知識的積累,是他們感情的愈加深厚。

春去冬來,趙言個子往上拔,只與大他三歲的方仲禮相差了一個拳頭距離。

若說他小時候與阿姐長得有七分像,他如今又多了些後來形成的書生氣質,謙和如玉。

然而在幾個師兄眼中,‘趙夫子’的氣勢依然十足。

在緊張期待之中,鄉試年八月六日,卷子印刷完畢。由皇帝欽派考官。其考試分三場,分別八月初九場、十二場、十五場。

這也就意味著,今年的中秋,他們是在考場中度過的。

考場由省城專設貢院,是一個封閉式的大院子,整個省份的考生一同參加,檢查進場由早排到晚。

趙言被安排在了下午進場,中間歇息一會還能來得及。

由官差引入考場之後,趙言不落痕跡掃了眼四周,中間是一眼望不到尾的大道,左右兩邊橫列號舍,無門無窗。其按照《千字文》排列,最靠近龍門的寫著天字一號房。

趙言跟上官差的腳步,進到自己的號房,利索地擦拭一通之後,裹上衣服躺下休息。

秋日的夜晚溫度適宜,趙言舒舒服服睡了一夜。

第二日一早醒來如廁,就著水吃下發下來的饅頭,官差發下來的饅頭也不知是誰做的,完全沒有軟糯感,他慢條斯理地小口吃著,又聽到了旁邊因噎著而拍胸脯的聲音。

前面的程序一如院試,只是更嚴格了一些,考前巡邏官差變多。

第一場考墨義,即筆答經義,以經中正文大義為問題,每經問義十道,五道全寫疏,五道全寫注,轉換過來,大概有三十道至五十道題目,答紙有厚厚的一疊。

巡邏的官差撤下,答題時間一到,趙言提起筆,寫下籍貫姓名和考號,他借此短暫的時間平復心情和理清思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