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第2/2頁)

人與人之間是會受到潛移默化影響的,承歡還真想出了幾道菜色,不過是她翻閱了幾道菜譜,讓廚娘試著做便做出來了。

每一種類的作物都有其生長周期,適應自然生長,偏偏還急不得,待緊趕慢趕種下,最後收獲時,已經是十二月份了。

一株拔出來,最少的都有五六個,且趙言叫人花了心思種的,首先便是不缺水不缺肥料,一拔出來十來個也是有可能,成串成串的小疙瘩從土裏出來,被雇來幹活的人都驚呆了。

這馬鈴薯長得像紅薯,偏又不是,他們一群幹活的人也不知這是用來吃的還是用的,不過雖疑惑,卻還是保持著沉默,等待他們大人的吩咐。

趙言叫人將這些東西全部搬進府衙,他準備將其分為三部分,一份則是要切塊放在泥土裏培育著運往京城;一份做成可吃的飯菜,免費供人品嘗;最後一份,他效仿歷史上的青苗法的一小部分做法,將其借出去給百姓耕種,最後只要官府只要收一部分利息即可。

隨著馬鈴薯運往京城的,是他寫的兩本折子,會一齊到達仁元帝手中。

而此時,他的夫人想出來的菜色也有了用處。

趙言先是叫人在街道上宣傳了官府發現新作物一事,新作物畝產千斤,無毒可飽腹,他們知府大人也嘗過了。

隨後,待驚訝聲響起時,百姓又聽到了官府會叫人擺鍋三日,到時候無論是誰,都可以上前來品嘗,嘗一嘗值不值得種。

最重要的是,無論誰想種的,先到先得,可賒欠,不過數量有限。

“我家地不多,就不種這些了。”

“我也是,還沒嘗過味道好不好吃。”

“對對對,地裏已經種不下了。”

負責巡邏的是李添和何武,聽到這話差些沒跳起來讓他們騰出來一小塊也好。

二人回到府衙,方要向李北告罪,便聽人喊了一聲,“李大人,種子已經沒有了,”

“沒有了?!”李添和何武異口同聲,表情跟見鬼似的,“我們還沒出去擺鍋吸引他們?而且我還聽好多人說不種這玩意兒。”

李北視線瞥了他們一眼,他們兩個哪裏知道,消息傳出去沒多久,他才剛踏進府衙,就已經有人過來借了,為了防止有人搞破壞,他查了他們的身份,他們還真的都是在地裏拋食的。

李添和何武通過其它官差嘴中知道了這事,總有種被小老百姓騙了的感覺,當時是什麽來著,說家裏地小種不下。他們那兩只跑來府衙的腿卻不是這麽說的。

有人終於替李添二人解答,“他們是信任我們趙大人,跟著趙大人走總沒事。”

因為官府明確說過,數量不多,先到先到,那還不得用搶的?事情也確實如此。

趙言也不知種子發出去這麽快,他還沒宣傳呢,東西已經沒了,不過該做的還是得做。

過來的人取的馬鈴薯種子的數量大致是相同的,趙言讓人教他們學會怎麽種。

今年到明年五六月份,馬鈴薯還是不可能做到廣泛種植的,待這波過去之後,將種子遍布下去,趙言相信馬鈴薯也會成為尋常百姓家餐盤中的一樣。

雖然東西介紹出去了,然而該擺鍋請普通民眾吃的事,還是安排上了。

承歡郡主梳著婦人髻,叫丫鬟和小廝擺上大鍋,她自己則站在不起眼的地方看著,鍋蓋一掀開,芳香四溢。這下,不想吃的都過來排隊拿了,且吃後還想要。

三大鍋實實在在的菜,小半柱香後,全部收刮了個幹凈。

“好吃,我還是喜歡吃炒的。”

“是燉的香,”

“我覺得烤的香,”

對於口味,每人選擇不盡相同,不過因為是稀奇物,幾乎都是帶著寬容的心態去品鑒的,偏偏最後得出來的味道還不錯。

為妨有人回去就把種子煮了,李北站在那不放心地叮囑了他們幾回。

一些人迷惑著誰會吃種子?一些人則才有這個想法……總之都得好好護著種子,種出水平來。

回去的路上,承歡郡主還想著,民眾有時候還挺有趣的,那情緒說在臉上就在臉上。

這場滯後的品鑒大會也算過去了,普通民眾則按照趙言的提示,在自家地上種上了馬鈴薯。

趙言這頭也沒歇著,翻出來的地又種滿了東西,他以種出優質小疙瘩為主,偶爾還會親自上門指點。

別的定下馬鈴薯的農戶,他也專門叫人去了一趟解疑,以免有不懂的問題。

而他們也不辜負他的所望,徐風吹來,站在田壟上看去,綠油油的苗晃悠悠的。

不用多久,等今年下半年,馬鈴薯便能在南陵府廣泛種植,這提前借了種子種的,還能借此賺好一波銀錢,充分證明了一事:跟著趙大人走,不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