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孤城無援(第2/3頁)

戰場上能緩一口氣的機會不多見,淩安之和淩霄對視一眼:“淩霄,你穩住陣腳,告訴弟兄瞄準了往人多的地方射,一會射他三輪,列成防禦隊形。”

淩安之目光如鋼針一般,他盯住了沖鋒的軍官,專挑官大的射,三輪下來,回紇騎兵倒下數百人,剩下的盡皆膽寒,打馬躊躇,不知道沖還是不沖。

看回紇前鋒軍官已經變成光杆司令了,淩安之覺得火候成熟了,直接放出進攻的將領,來了一個反撲。

回紇騎兵見軍官偏將已經全倒了,無心戀戰,且戰且逃。

方文傑總算是長出了一口氣,嘆道:“三將軍,剛才真夠險的,要不是你和淩霄箭無虛發,把他們鎮住了,咱們能不能回去還真難說,現在我們快走吧,別等他們反應過味來。”

淩安之也正拎著頭盔在和親兵說話:“帶套馬杆了沒?對,有兩個杆就行了,把回紇送給咱們的戰馬趕回來。”

淩安之極目遠望,看著手下四處歸攏馬群,說的雲淡風輕:“敵軍是遊騎兵,本來就是順路看到咱們,只想打個秋風,沒想和我們玩命,啃不下我們自然就跑了,不會回來的。”

方文傑撚著美髯,感慨道:“話可不能這麽說,三將軍和淩霄兩張神臂弓胸有成竹的左右開弓,才能穩得下軍心,列得了陣型,要不兵敗如山倒,肯定是要被一口吞了。”

剛才弓箭已經不夠了,軍心極容易渙散。

淩安之頗為遺憾:“哎,多帶點弓箭出去好了,至少能再多搶點戰馬,淩霄,記住了,下次出去,專挑馬多的部隊打。”

擾敵的回紇部隊五千精銳早晨剛沖出去,中午就全灰頭土臉的回來了。

那哈達覺得不可思議,問軍官道:“不是說早晨看到黃門關巡邊的騎兵隊,出去剿滅他們去了嗎?”

軍官大冬天的跑出了一身汗:“報告王子,確實是將騎兵隊在距離黃門關外二十裏處包了餃子,可哪成想小隊狡猾的很,瞬間憑借胡楊林變成了防禦陣型,躲在山口後邊一陣冷箭,我們遭到暗算的人太多,已經被射倒了五百來人,再下去沒好果子吃,只能撤回來。”

那哈達一頭小辮子全支棱著,下巴上的小胡子也編成了小辮,一副草原好漢的紫紅面氣的都漲了起來:“廢物,五千人打不到一千人,還被攆得跟喪家犬似的,帶兵的是誰?”

軍官支支吾吾:“報告,屬下不知道,只看到了黃沙昆侖的軍旗,帶頭的是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小將,應該是淩家軍。”

那哈達手一背,眼珠子一瞪:“荒料!連敵人是誰都不知道?我告訴過你八百次,不要輕敵,不要輕敵,可你就是不聽!這麽短的時間內就能穩住陣腳、列成了防禦隊形,之後以少敵多,不簡單啊。”

******

淩雲少帥對戰局有整體的認識,不像其他安西軍那樣對淩家兄弟有盲目的樂觀和信任,深知此戰的兇險——

一旦黃門關破,將導致回紇騎兵直接由西向東橫掃中原,到了彼時,北疆的番人、東北的女真都將一起發難,來分一杯羹,大楚國力不足,本就民不聊生,根本無力全線作戰,屆時烽煙四起,大楚危矣。

天已經過了三更,中軍帳內依然燈火通明,這些天來淩雲和淩安之等眾將士經常枕戈達旦的研究戰局分析戰事。

淩雲少帥這一天又發了幾條緊急軍報,一邊痛哭流涕的向朝廷奏明情況緊急,一邊痛陳利弊的向駐守北疆的澤親王、拱衛京師的毓王、駐守中原的武威大將軍黃中原、鎮守西南的西南提督武慈將軍請求救援。

“回紇騎兵歷來驍勇善戰,我軍騎兵正面應敵,數量上和武器上都不占優勢。”美髯將軍方文傑跟隨淩河王和淩雲鎮守西域多年,對安西騎兵的戰鬥力和軍備了解深入。

此刻正以手撚著胡子沉吟道:“此刻只能盡量周旋,延後正面對敵的時間。”

右翼將軍李進忠看著就知道是蒙古人,眼睛裏精光四射,整個人看起來殺氣騰騰,不過此刻正抓著腦袋吞吞吐吐:

“額,少帥,各路援軍何時可以到達?單憑黃門關和守軍,假以時日,城墻被回紇用手推都給推塌了。”

淩雲無奈苦笑,沒有正面回答李進忠的問題,轉頭問向正在推沙盤模擬戰爭的淩安之:“安之,騎兵整頓的如何了?戰鬥力如何?”

——求人還不如求己。

淩安之聞聲擡頭,手裏還拎著回紇的模擬軍旗,沉聲向淩雲匯報道:“我們騎兵一萬人,戰馬也是一萬匹,我的先鋒營四千人其實也曾經用戰馬練兵,不過軍中並無軍馬配備。”

淩安之本來就是在狼場負責軍備,有一項重要的職責就是當好養馬的弼馬溫,前幾年戰事不緊,大楚和西域往來通商,淩安之時常能倒騰出戰馬來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