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第2/3頁)

只不過今天是迎面碰上了,她們自然不好轉頭就走,因此在打了聲招呼後,丁敏君不著痕跡地挪了一步,似是不經意間將李媚娘擋在了身後。

柴玉關面不改色地與她們簡單寒暄了幾句,距離遠近適中,言辭不卑不亢,看起來相當恪守禮節,仿佛根本就沒有察覺到面前之人對他的排斥。若換了個人來,必定會被他表現出來的正直守禮蒙騙過去,然而丁敏君不會,她無比篤信自己的直覺,此人真正的模樣,絕不會是像明面上展現的那樣。

柴玉關離開後,朱府的管家來找丁敏君,說是常英雄前來拜訪,於是李媚娘便對她道:“既如此,那我先回後院了。”

丁敏君點了點頭,轉道前往前院會客的花廳。

常遇春在此地已等了快有一刻鐘的工夫,不過他並不在意,因為自從投身明教義軍以來,他已經很久沒有過如此悠閑的時候了,這幾日又為了赤銅寨中一幹弟兄以後的出路焦頭爛額,委實讓他不太好過。

經過此次一役,蒙古人已經完全摸清楚了赤銅山上的狀況,那他們必定是不能再在那裏繼續待下去了。目前義軍的力量還很弱小,遠無法與朝廷抗衡,為今之計只有先暫時蟄伏下來,過後再徐徐圖之。然而到底該去哪裏,這又是一個問題。

他手下這七八百名弟兄,人數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且不是他自誇,個頂個都是驍勇善戰的英雄好漢。

本事高,自然心氣也高,若不能讓他們服氣,恐怕不會輕易屈居人下,然而從昨日剛剛收到的袁州那邊傳來的回信來看,事情怕是沒那麽簡單。對方表明願意接收赤銅寨的殘部,但卻措辭強硬地要求到了那裏之後一切須得聽從他們的安排,很有可能會將他們打散重組。

弟兄們剛剛和蒙古人血戰了一場,凝聚力正是空前高漲的時候,當即便不滿地提出了反對,然而到底該何去何從,卻又尚且未能拿出一個可行的章程來,當真是令人傷透腦筋。

正苦惱著,丁敏君從花廳後轉了出來。常遇春連忙站起身朝她抱拳道:“丁女俠!”

丁敏君傷勢未愈,還不能自如地擡起左臂,因而並未與他抱拳還禮,而是朝他點了點頭,道:“常英雄。”

常遇春自然不會介意。

兩人先後落座,有仆婢上來奉茶後又悄無聲響地退了下去。

常遇春先未顧及其他,而是問道:“丁女俠傷勢可有好轉?”

丁敏君輕笑著對他道:“已經沒什麽大礙了,常英雄大可放心。”

“那就好,那就好。”常遇春這才松了口氣,端起茶杯飲了半盞,進入了正題:“丁女俠,常某此次是來與你辭行的。”

丁敏君並不意外,她早就知道,既然已經暴露在了朝廷的眼皮子底下,那赤銅寨勢必要遷往別處,因此只問道:“常英雄可想好了要去哪裏?”

“這……”常遇春遲疑了片刻,臉上顯出幾分為難,不甚確定道:“許是去江西袁州投奔周首領吧。”

周子旺雖已自立為帝,還起了國號“周”,但他仍然不習慣稱他為皇上,蓋因他心中大抵是不認同在大業未成的時候便急急忙忙登基稱帝這種行為的。

丁敏君聽出了他話語中的猶豫,想來這個周子旺對他們來說也並非最優選擇,只不過實在走投無路,不得不為之。

看著常遇春苦惱的模樣,她腦中靈光一閃,不知怎的忽然想起了遠在揚州的楊逍,便定了定神,對他提議道:“常英雄有沒有想過投入你們明教光明左使楊逍的麾下呢?據我所知,他此時應當還在揚州才是。”

“楊左使?”常遇春有些驚訝的看著她,不由得問道:“丁女俠竟還認識我們楊左使嗎?”

“呃……”丁敏君被他問住了,眼神略微遊移,顧左右而言他道:“稍微有點交情……”

“原來如此。”常遇春並未懷疑,而是有些憂心忡忡說出了自己的疑慮:“可是楊左使會願意收下我們嗎?我等只不過是最底層的教眾而已,加入明教數年都未曾面見過他老人家的尊駕,這……”

“會的。”丁敏君鄭重地對他道:“他會收下你們的。”說罷她站起來,喚過一旁侍立的仆婢為她取來筆墨,又道:“這樣吧,我為你修書一封,你一起帶著過去交給他,這樣應該就沒什麽問題了。”

常遇春雖然不清楚她與楊左使到底有什麽交情,但見她如此篤定的模樣,當即不由得心下大定,欣喜道:“那便多謝丁女俠了!”

一刻鐘後,常遇春拿著那封信與她告辭,丁敏君起身相送,待走到門口的院子中,看著等候在那裏的數百個赤銅寨中的漢子,她才知道原來過來的並不止常遇春一人。

只見他走到了一眾弟兄們跟前後,突然轉身撲通一聲單膝跪倒在地上,右手握拳抵在胸口,朗聲道:“丁女俠,這次要不是你奮勇力戰敵首,我赤銅寨上上下下這一千多條性命恐怕都要交代在這裏了!大恩不言謝,從此以後,只要你有任何吩咐,我常遇春及手下所有兄弟,赴湯蹈火,在所不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