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第2/3頁)

不過趙老太太嘴上還是抱怨了下,抱怨沈櫻亂花銀子,就該住在哥哥家裏。

柳氏垂著眼,沈櫻低頭喝茶,趙宴平薄唇緊抿,只聽趙老太太絮叨那些場面話。

趙老太太說完一事,又想到一事,問沈櫻:“小櫻拉了那麽多胭脂進城,是想自己開鋪子嗎?”

阿嬌一直都沒找到機會開口,這時忙道:“櫻姑娘,這事都是我跟你進貨才惹出來的,我以後不做生意了,地窖裏還有三百多盒胭脂,你一並拿去吧?”

沈櫻聞言,走過來握住阿嬌的手,強顏歡笑道:“小嫂不必多想,這事跟你沒關系,當初我供貨給你,為的也是借你的生意打響沈家胭脂的名聲,後面的事咱們誰都不能預料,我不怪小嫂,小嫂也別再自責,不然就是沒把我當一家人。”

阿嬌聽得都想哭了,姑娘這麽好,怎麽就沒好報?

趙老太太又插嘴道:“聽聽,我就說小櫻不會怪你,你自己倒好,一出事就停了生意。”

“祖母您喝茶,小櫻還有話說。”趙宴平終於喊了老太太一聲,眉峰緊鎖。

話說的好聽,趙老太太明白孫子是讓她閉嘴呢,瞪孫子一眼,但還是坐了下來,好奇地看向沈櫻。

沈櫻仍然拉著阿嬌的手,為難道:“小嫂,我爹是被沈文彪氣死的,但這事與董家的挑撥也脫不開關系。接下來我要想辦法讓董家受點報應,我自己不賣胭脂,小嫂這邊也不方便再賣,你看這樣,地窖裏的那些我按照五十文一盒全都買了,行不行?”

阿嬌急道:“姑娘這是什麽話,我本也不想做生意了,那些你都拿去,什麽也不用給我。”

沈櫻知道阿嬌心善,索性道:“這樣,我把那些胭脂的定金還給小嫂,咱們誰都不占誰的便宜。”

阿嬌仍想推辭,趙宴平做主道:“就這麽定了。”

阿嬌便閉了嘴。

趙老太太沒聽懂,問沈櫻:“你不賣胭脂,還拉那麽多胭脂過來做什麽?”

沈櫻垂眸道:“重陽之前,您自會知曉。”

======

沈櫻當日披麻戴孝去縣衙告狀,再加上沈文彪夫妻被杖斃而死,這事在縣城傳了一兩日,但沈家畢竟只是一個村子裏的大戶,根基不在縣城,這件事傳了一會兒便沒人再提了。

董家這邊,董老爺、董大公子都沒料到沈員外居然這麽不禁氣。董大公子那日挑撥沈文彪,是希望沈文彪能搶了做主權,迫使沈櫻同意賣方子,哪想到一晚上的功夫,沈員外竟然死了,沒多久,沈文彪夫妻也沒了?

董老爺是念佛之人,命大兒子去寺廟捐一筆香油錢。

董大公子捐了香油錢,回來的時候發現趙家小妾的棚子不開了,心中一喜,果不其然,那邊一關門,玉樓的胭脂生意漸漸又好了起來。

然而董家一家沒高興多久,玉樓斜對面的一家鋪子關門後重新開張了,重新修繕變成了茶樓,茶樓外請了兩個口齒清晰、機靈討喜的小童,一邊敲鑼一邊招攬生意,說東家免費請人喝茶聽書,每個女茶客還白送一盒上好的胭脂,直到送完為止。

這樣的好事,誰會不去?

街上的閑人百姓都擠進茶樓喝茶去了,一邊喝茶一邊聽書,說書先生眉飛色舞,講的故事名叫《胭脂怨》,說一位沈員外愛女如命,許她自己在外做胭脂,沈小姐生意越做越好,得罪了縣城脂粉樓裏的董老爺……

除了沒有道出名字,故事的人物姓氏、言行舉止,完全就是沈家與董家的恩怨,但說書人重點描繪了董家人商量如何搶生意、如何挑撥沈家之人以及最後繼續用低本錢胭脂賺高價的得意洋洋的嘴臉。

故事聽個開頭,茶客們就知道是怎麽回事了,對於自己賣高價胭脂不許別人低價賣並為此挑撥得沈家連喪三條人命的奸商董家,茶客們都深惡痛絕,尤其是那些本來有低價好胭脂可買的小戶婦人姑娘,罵董家罵得最兇。

茶樓開張才三日,董家的玉樓就被人趁天亮前潑了一桶糞。

這茶樓就是沈櫻讓李管事開的,她也沒想掩飾自己才是幕後之人。

董老爺愛錢,也愛名聲,被沈櫻這麽一鬧,董家的名聲差了,生意也差了,那些有錢的老主顧女客們不想沾惹是非,都不再光顧玉樓,更可氣的是,縣城那些一直被玉樓死死壓著的胭脂首飾鋪子趁機發力,手段層出,搶走了董家大批生意。

董老爺試圖去找沈櫻講和,花錢消了沈櫻的怨氣,沈櫻不同意,宅子裏請了得力的護院,也不怕董家想動陰招。

私了不成,董老爺指使兒子去縣衙告官,告沈櫻的茶樓汙蔑董家。

謝郢便傳訊李管事與說書先生,從頭到尾聽說書先生講了一遍。首先故事裏並沒有提到董老爺一家人乃至玉樓之名,其次故事裏董大公子做的事說的話都有李管事可以作證屬實,便是直言是董家,董家都打不贏這場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