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第2/3頁)

所以孟氏就挑了這處宅子,買下送給侄女。

再後來,侄女又抱了小孟昭回來養。

孟氏也想反對來著,才十九歲的大姑娘,貌美溫柔,改嫁並不難。可她一開口,侄女就搬出一大堆道理來堵她,說什麽京城的名醫都沒有把握能調理好她的身子,她就算能改嫁,也生不出自己的孩子,與其辛辛苦苦替別人養原配留下的孩子或是過繼來的子女,還要看男方家人的眼色,不如自立門戶,養個兒子替孟家延續香火。

孟氏便動搖了。

無論如何,侄女過得開心就好,侄女想做什麽,她全力支持就是了。

“表姐,剛剛昭哥兒叫我姨姨了!”阿嬌一過來,薛寧炫耀地叫道,叫完還讓孟昭再喚一次。

孟昭看著頭上插了兩朵絹花的小姨,乖乖叫道:“鴨鴨!”

阿嬌與孟氏都笑了起來。

孟氏打發薛寧帶孟昭去院子裏玩,讓丫鬟們也都去看著,她單獨問阿嬌:“崔珍的案子我都聽說了,就是有一事我想不明白,大理寺是怎麽攙和進來的?你可知道?”

阿嬌垂了垂眸。

街頭的議論她也聽了些,百姓們都在幸災樂禍長興侯一家的衰敗,最多再誇誇大理寺盧太公為民除害,誇誇聖上愛民,沒有一個提到趙宴平的,想來還是趙宴平初來京城,名聲不顯,還沒有引起外人注意。

但阿嬌相信他的才幹,假以時日,一定能在大理寺出人頭地,姑母早晚也會知道他來了京城。

阿嬌便說了實話,神色如常地笑道:“趙爺進京了,入職大理寺,舅舅托他送東西給我,正好遇到我這邊有難事,就托他幫我查了查。”

孟氏聽到“舅舅”才反應過來侄女口中的趙爺是誰。

去接侄女的那日,侄女誇趙宴平當捕頭多有本事,孟氏並未多上心,如今得知趙宴平一進京就把長興侯拉了下來,孟氏是真的吃驚了:“你是說,他只用幾天的功夫,只靠自己就查到了長興侯?”

阿嬌不敢誇趙宴平太過,以免姑母誤會她還留戀什麽,便道:“長興侯害過崔珍的姐姐,他能查出來有什麽稀奇的,再者他只是找到線索,剩下的全靠盧太公剛正不阿,寧可得罪權貴也要為百姓做主,沒有盧太公,他哪裏去敢對付長興侯。”

孟氏可沒這麽好糊弄,趙宴平若是不敢對付長興侯,就不敢把事情捅到盧太公那裏,反過來,趙宴平明知會得罪長興侯依然願意攬下這案子,為的是誰?

孟氏盯著阿嬌看了起來,意味深長的。

阿嬌裝傻,袖子裏攥著手指問:“姑姑為何這樣看我?”

孟氏眸子轉了轉,轉移話題道:“你舅舅托他送了什麽過來?”

阿嬌長長的睫毛一扇,看著院子裏道:“兩包碧螺春,我們那邊產的茶葉,從本地買便宜多了。”

孟氏哼道:“算他還有良心。”

阿嬌暗暗呼了口氣,還好姑母沒有起疑。

未料孟氏馬上又問起了趙宴平:“他來看你,有沒有說什麽?他當時放你放得那麽痛快,你一托他辦事他卻不辭辛苦地去做,為了你不惜得罪一個侯爺,莫不是心裏還念著你?還有,他一個小捕頭,怎麽會調去大理寺,封的什麽官?”

孟氏不問則已,一問就是一連串,直接把阿嬌問傻了。

在姑母犀利的審視下,阿嬌先解釋了趙宴平與永平侯府謝三爺謝郢的過命交情,官是謝家幫忙舉薦的,然後再解釋她與趙宴平的關系:“他只是替舅舅跑腿,沒與我多說,他願意幫我,一是他本就心善,二是他丟過妹妹,最恨誰家賣女還錢,這才替崔珍一查到底,不是您想的那樣。”

道理確實說的過去,但孟氏仍然覺得,趙宴平對侄女沒那麽簡單。

“他幫了你這麽大忙,你怎麽酬謝人家的?”孟氏問道,如果趙宴平有所圖謀,可能會暗示侄女什麽。

阿嬌笑道:“我能怎麽謝他,我一介女流又幫不上他什麽,鋪子裏賣的也都是女人家用的,想了半天,送了他一盒粽子,趙爺樂於助人,本也沒圖什麽,收了粽子就走了,次日把食盒還給江娘子,門都沒進。”

孟氏皺了皺沒,若說趙宴平沒想著侄女,幫的忙太大,若說想了,這些舉動也太淡了。

“姑母,我與趙爺的事身邊的丫鬟都不知情,您別說漏嘴,也別再琢磨了,人家一進京就在盧太公面前露了一手,往後前程似錦,就算要娶妻也會娶大家閨秀,再不濟也是小家碧玉,何必特意向我獻殷勤?我這身子,他娶我不可能,想納妾的話,咱們也不會答應,是不是?”阿嬌玩笑似的分析道。

孟氏笑不出來,蹙眉囑咐侄女:“他既沒有要娶你的心,往後你也少與他來往,有什麽難題跟姑母說,別再去找他了,免得被人發現你們倆曾經的事,影響你嫁人。我知道你現在不想嫁,但你才十九,往後的事誰說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