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第2/2頁)

荊州府那麽大,每年都有一批人因為各種原因失蹤,因此導致了剩下四具焦屍的難以辨認。

趙宴平只管問,三人想到什麽就說什麽,趙宴平也不打擾,一邊喝酒一邊聽著。

七起案子說的都差不多了,趙宴平又問道:“通常這種連續殺人的兇手,都是因為自己受過相關的刺激,才會專挑一類人下手。這七起案子的受害者,已經確定的三人兩男一女,男的有二十七歲的大人,有十一歲的孩子,有五十歲的老婦,暫且還沒發現他們之間的聯系?”

三個捕快都點頭,正是因為如此,案子才難查,如果三名受害百姓都有共同的仇人,目標就容易定了。

“可這七起案子,其實有一個共同點。”趙宴平看著三人道,“他們都是被火燒死的。”

三個捕快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明白趙宴平的意思。

趙宴平緩緩解釋道:“如果兇手燒毀屍體只是不想官府確定他們的身份,他可以找個人跡罕至的地方將人埋了,或是將人丟到水流洶湧的江水中沖到下遊,這些都比燒人更方便,因為燒人會冒煙,他還要確定人徹底被燒焦了,沒留下一塊兒完好的皮肉,如此他勢必要留在屍體身邊,濃煙滾滾,太容易被人發現。”

“荊州本地多山多水,埋人滅跡、水運到下遊都比燒毀屍體更安全,他偏偏要用火燒,要麽是他對火有特殊的癡迷,要麽是他平時做的事與火有關,哪怕被人發現他焚燒什麽也不會引人懷疑,要麽就是他經歷過與火有關的案子,譬如他在火裏失去了什麽,只有用火報復,他才能得到滿足。”

趙宴平條例清晰地分析道。

這裏面有他自己的分析,也有他出發前盧太公提供的破案思路。

他這麽一說,年近三十的馬捕快道:“我想起來了,去年又出現焚屍後,大理寺派人來查案,那位大人也交代了類似的話,讓我們去查荊州以及屬縣裏所有的瓦窯口,還有其他需要用大火燒的作坊,可是查了好幾趟,什麽也沒查到。還有第一起焚屍案出現那年前十年裏本地發生的所有縱火案,都查過,那位大人真夠拼的,沒日沒夜的忙,回京城的時候比剛來時瘦了好幾圈。”

他說的便是現在的大理寺左少卿蔡歧了。

盧太公也對趙宴平交代過蔡歧的查案過程。

趙宴平眉頭緊鎖,看眼窗外的天色,他最後問道:“那城裏有沒有發生過沒有報案的火災?百姓家裏損壞了財物,或有人死傷,偏偏卻沒有去府衙報案?”

三個捕快面面相覷,這種情況或許也有,但既然都沒報案,他們去哪裏聽說?荊州城可不是哪個小村子小鎮子,地方大得很,除非是發生在家裏附近。而且,趙宴平問的不是最近幾年的事,而是七八年前甚至更久以前的事。

一時之間,沒人能回答趙宴平。

雅間裏安靜了很久,直到一個捕快忍不住打了個哈欠。

趙宴平便站了起來,倒了一碗酒,敬三人道:“此案關系到荊州城所有百姓的安危,還請諸位回去後再回憶回憶,或是幫忙打聽一二,若諸位能提供有助於破案的線索,不但是造福本地百姓,官府也會給諸位銀錢獎賞。”

三個捕快一聽可以走了,都痛快地應承了下來。

趙宴平推開雅間的門,隨三人一起下了樓。

天色已經漆黑,街道上幾乎沒有百姓閑逛的身影,捕快們也行色匆匆地各回各家了。

趙宴平獨自朝客棧的方向走去。

一輪殘月掛在天上,月光在青石板路上投下他孤寂的身影。

趙宴平這幾日一心趕路,如今到了荊州,今日能做的也都做了,終於閑了下來,他終於有時間想念京城的家人了。

住在宣王府無法來往的妹妹,每日靠侍弄花花草草度日的母親,還有才成親不久的阿嬌。

趙宴平握了握拳。

為了她們,他也破定了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