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後記01(第2/3頁)

梅氏已經見過阿嬌與孩子們了,這會兒就只調侃了趙宴平一句,笑著恭喜趙大人升官。

盧侍郎就正經一些,向趙宴平表達了他的欽佩之情。

趙宴平不敢當。

看出趙宴平被誇的不自在,阿嬌開始誇贊盧俊、盧儀兄弟倆來。盧儀畢竟還小一些,盧俊是真的讓阿嬌差點認不出來,馬上就要十七歲的少年郎,因為練武身量長得更高挑,肩膀也更結實一些,穿一身絳紅色圓領錦袍站在那裏,玉樹臨風,瀟灑張揚,真是應了“俊”這個好名字。

“練武就是好啊,看看俊哥兒,比昭哥兒高半頭了。”阿嬌羨慕地道。

盧俊看向孟昭,嘴角上揚起來。

孟昭也笑,並不介意自己比好友矮了一些。

梅氏道:“光長個子有什麽用,他能有昭哥兒一半聰慧我都知足了。”

這話梅氏經常說,以前盧俊也沒當回事,但今日不知為何,母親那話他聽了只覺得面皮發燙,偷偷朝初錦那邊瞥了兩眼。

因為長輩們的話題在盧俊身上,初錦也就打量了盧俊片刻,奇怪的是,以前她與盧俊也算經常見面,此時卻覺得這個挺拔俊朗的盧俊十分陌生。記憶中的盧俊要胖一些,一臉稚氣還是大孩子的模樣,眼前的盧俊已經像個大男人了,給人一種危險感,就好像,如果她與哥哥這樣溫雅的少年待在一起,她什麽都不用擔心,換成盧俊,她就會擔心盧俊可能要欺負人。

已經長成豆蔻少女的初錦,第一次明白了什麽叫外男。

哥哥是家裏人,其他的無論兩家關系多好,只要不是哥哥,便都是外男了。

在盧俊看過來之前,初錦已收回視線,安靜地站在哥哥孟昭身邊。

寒暄過後,眾人移步去了暖閣。

盧太公、盧大人夫妻都在這邊。

盧太公頭發已經全白了,鶴發童顏的,眯著眼睛坐在椅子上,仿佛在打盹兒,又仿佛對趙宴平這個重回京城就揚名的徒弟毫不重視。

老人家這樣,趙宴平都不敢冒然出聲打攪恩師好眠了。

已經六十歲高壽還是世子的盧大人知道老爹在裝,老爹可以裝,他得盡禮數,笑眯眯地誇了趙宴平一頓,什麽年少有為、臣子楷模之類的話。

趙宴平也是四十出頭的人了,竟被盧大人誇得臉龐微紅。

盧太公終於聽不下去了,咳了兩聲,醒了過來。

趙宴平立即跪過去,給久別的恩師磕頭。

盧太公嫌棄道:“行了行了,瞎客氣什麽,別給我整這套。”

趙宴平只好站了起來,站在一旁,不知該說什麽。

阿嬌笑著為盧太公祝壽,送上她在江南新琢磨出來的美味兒補湯,非常適合老壽星。

蓋子打開,那香味兒讓盧大人都咽口水,可惜盧老太公沒有一點要分給兒子的意思,一手捧著湯碗一手舀湯喝,眼神就飛趙宴平那裏去了:“你的壽禮呢?”

這語氣,簡直是把趙宴平當自家兒孫,一點都不帶客氣的。

趙宴平拿出自己編的一本破案集,送了過去。他二十出頭就在武安縣當捕頭,到今日也算破了二十來年的案子,守喪這三年,趙宴平便將他印象深的一些案子記了下來,其中有荊州焚屍案那樣的大案,也有普普通通的並無死傷卻涉及到人倫的小案。

盧太公翻了兩頁,哼道:“你這是學我啊,還想出書了。”

趙宴平解釋道:“弟子沒有出書之意,編此書只是為了給恩師解悶。”

趙宴平想,恩師年紀大了,也不能出門遠遊了,整日悶在家中,有些小案子看也能打發一些時間。

盧太公就勉強接受了徒弟的孝心。

接下來該趙家三個小輩獻禮了,仍是從小到大的順序。

趙昉笑著將自己的荷包遞給盧太公。

盧太公打開一看,裏面是塊兒壽桃狀的卵石。

盧太公眯了眯眼睛,這禮物怎麽有點眼熟?

盧俊忽然在一旁道:“您辦七十大壽那年,初錦送的也是這種石頭。”

盧太公想起來了,跟著瞪了曾孫一眼,要他多嘴!

再看小趙昉,腦袋低下去了,嘴巴嘟起來,一副明明很委屈還要忍耐的樣子。

盧太公忙哄小家夥:“昉哥兒聽我說,我就喜歡吃桃,你姐姐送過一個,你再送一個,兩個桃湊在一起叫成雙成對,我有你們姐弟倆的壽桃,肯定會長命百歲!”

趙昉心情稍微好了些,卻仍是笑不出來了,退回了母親身邊。

初錦真不知道弟弟精心準備的是這個,現在見弟弟這麽難過,她忍不住瞪了盧俊一眼。

盧俊訕訕的。

初錦變臉挺快,笑著將她的禮物獻了出去,是她自己繡的拐杖把手的夾棉套子:“冬日天寒,拐杖在旁邊放一會兒就涼了,套上這個,您隨時用都不怕冰手。”

這禮物也太實用了,盧太公非常喜歡,當場就指揮盧俊去把他的拐杖拿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