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金牌總是下一塊更好(第2/3頁)

金牌:呸!

因賽季才結束,所以伍錚的訓練也沒有賽季時那麽嚴密,她也得以過上了上午去上學,中午寫作業,下午訓練的日子。

至於晚上就是睡覺了,伍錚的作息就如同電燈還未發明時的古人一般,從前天晚上七點睡著,第二天五點爬起來晨練,然後去上個早自習。

而隨著天氣逐漸轉暖,伍錚睡覺也不用再抱著電熱餅,只是校服裏依然要塞一件絎縫棉襖,以抵禦那總是能鉆進她骨縫裏的森森寒意。

日子按部就班的過著,直到某一天,花滑隊多了一個輔助選手練習跳躍的新玩具,叫做吊杆。

這玩意很好玩,使用的時候,助教拿著根杆,用布帶綁著選手,將他們吊著,然後在選手準備起跳時,助教也向上用力,輔助選手跳出更高的高度,以及借著吊著人的方式延長選手的滯空時間,讓他們可以憑此去挑戰以往跳不出來的跳躍。

比如林燕,她的跳躍高度僅有30cm出頭,算是妥妥的低空了,但借著吊杆她就能提高跳躍高度,甚至可以過一把跳3A的癮。

當然了,在脫離了吊杆後,她依然是那個跳33連跳都費勁的低空小可憐。

說來女單也是慘,比起男性成年後,因為發育期間長了肌肉,力量大增,所以可以去挑戰更高難度的動作不同,女孩們在發育時最主要增長的還是……脂肪,所以她們大多在過了發育關後能保持技術難度不下降就算不錯了,更別提進一步提升難度。

林燕也沒做什麽自己可以出新難度的美夢,她。

目前來說,隊裏用得上吊杆的,主要還是那些想要挑戰新跳躍的小選手,而隊裏把這玩意弄過來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趁著4月到9月的這個休賽季練出更高難度的技術動作,好在新賽季搏出更好地成績。

要知道下個賽季可是奧運年啊,這時候不搏還等什麽時候搏?

伍錚本來也打算借吊杆把3A練出來,結果問題這時候出來了。

她跳不出3A,並不是因為她的高遠度不夠,更不是她的空中轉速不足,而是她明明可以蹦得很高並轉完三圈半,卻沒法好好落冰。

她現在10個3A裏能有1個成功落冰,都算是運氣了。

而隊裏的一哥姜瀧本身就是國內花滑跳躍第一人,而且他的跳躍高度出四周都夠了,兩種四周跳也讓他傲視群雄,比起用吊杆挑戰難度,好好養傷,以及增加藝術表現力,提高自己的賽場穩定性才是更要緊的。

於是到了最後,還是宋友明這樣的小朋友用吊杆比較多,這小孩也是夠努力的了,明明也已經開學,但除非是考試的日子,平時絕不缺訓,最近不僅和一群小女單跟著伍蘭溪練舉手,進一步穩定連跳,還開始躍躍欲試的戰3A了。

沈教練對小弟子如此出息感到非常欣慰,並對幫助小弟子的伍蘭溪教練表達了誠摯的謝意。

而伍錚在死磕3A卻屢次失敗,伍蘭溪嘆了口氣,決定送她去別的地方散個心。

畢竟要是再不讓她歇一會兒,就她那個練3A時摔得滿地滾的模樣,遲早得進醫院或者留下大傷病!

“去POI的日本大阪場玩玩怎麽樣?”

POI就是prince on ice的簡稱,是由現役的世界第一男單伊萬.賽捷列夫創辦的一個非常著名的冰演品牌,裏面有一些已經退役的花滑運動員作為固定表演者在歐美進行巡演,比如表演冰上的名著改編劇目,又或者是進行一些冰上雜技。

這樣的冰演品牌有很多,對於一些花滑運動員來說,退役後除了做教練、編舞以外,成為一名職業的花滑表演者,掛靠在這樣的冰演牌子下面也是常見的選項,而品牌的管理與創辦者,通常就是那些有過輝煌成績與人氣的運動員。

還有些退役運動員更是身兼編舞、教練、冰演三職。

而每當到了休賽季時,這些冰演品牌還會邀請人氣高的現役運動員參加表演,這樣不僅可以進一步在冰迷中刷臉,也可以在休賽季也保持一下表演狀態,最重要的是,參加商演有錢啊。

花滑運動真的燒錢,一雙好冰鞋都要幾千美金,做考斯特又是幾千美金,編舞則是上萬美金,教練費的話……咖位大的教練一年的教練費就要收20萬(還是美金)。

偏偏因為該運動商業化不足,即使是在世錦賽這樣的A類賽事的單人滑項目奪冠時,獎金也只有64000美金,若是雙人項目,比如雙人滑、冰舞奪冠的話,則是由搭档兩人平分90000美金。

像種花這樣用體制養運動員,或者是那些已經出了名的擁有贊助商的還好,其他運動員想要在這項運動裏堅持下去,甚至需要半工半訓練,比如給自己的教練做個助教,多參加商演,據說冰舞項目有一對金牌得主還賣過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