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額滴個老校長啊(第2/3頁)

最重要的是伍錚主意太正了,伍蘭溪還成天說著“天才運動員應當有為自己做決定的權利”給大家洗腦,劉總教練也不想和這孩子拗著來,就揮揮手隨她去了。

不過在這之後,伍錚還是該訓練訓練,一點也沒耽擱花滑,其他教練和伍蘭溪一打聽,才知道伍錚用課余時間寫作業,晚上去舞房練完舞,又回家額外做兩小時的題。

伍蘭溪說話的時候滿臉心疼。

“錚錚原本一天起碼要睡12個小時,晚上10小時,白天2小時午睡,讓她少睡5分鐘都和要命似的,現在自己主動減少睡覺時間,我讓她別那麽辛苦,她還不聽。”

牛教練、竇申、王兆:“……”

晚上睡10小時,減了兩小時不還有8小時嗎?

哪裏辛苦了?

花滑運動員睡那麽多幹嘛?

萬一發育太好,影響跳躍該多吃虧啊?

只能說,有伍蘭溪這麽個看似嚴厲實在溺愛孩子的家長,伍錚長這麽大還沒危害社會,更沒墮落成懶散的廢柴,就……真的全憑自覺。

她不僅延長了學習做題的時間,還報了阿根廷探戈和鋼琴的特長班,以更好地找到表演的感覺。

後來沒過多久,伍錚找劉總教練請了一天假,出門比了個奧數比賽,第二天就回來了,小姑娘還很自覺地連續加訓三天,要把請假那一天缺掉的訓練補回來,十分勤奮,大家也沒問她在奧數賽場比得如何。

畢竟花滑賽場和奧數賽場有壁,大家都不是很懂奧數賽場咋回事,也對那邊沒興趣,他們更關注的是伍錚的滑速。

在經過謝爾申科和葉甫根尼的訓練後,伍錚的滑行明顯更上一層樓,連燕式巡場都可以隨便做了,滑速更是達到了1.5旬老太,日日狂野不羈,冰上飚人的境界。

牛教練手中的測速儀器滴了一聲,他低頭一看,感嘆道:“她又變快了。”

以前伍錚在起跳前的助滑速度是4.3米/秒,現在已經漲到了6.2米/秒,這種高滑速讓她的跳躍遠度變得非常驚人。

而且根據謝爾申科的科學理念,對於人類的心理來說,橫向的流動比縱向的流動具備更大的視覺效果,所以伍錚的超遠型跳躍就能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震撼力,加上她的舉手神技,也因此更容易獲得更高的跳躍的GOE(執行分)。

時至今日,牛教練依然是隊裏女單的主教練,而伍蘭溪其實更像是滑行教練兼編舞,只是因為唯一的學生伍錚不適應別的教練,這才沒把伍錚塞給別人。

他思考了一陣,問旁邊的白雨:“你說,青年組的那幾個,要不要讓她們進一步強化滑行,然後把跳法改成伍錚這樣的?”

白雨嘴角一抽:“您可別,改跳法多難您又不是不知道。”

又不是所有人都和伍錚似的,看看伊萬的3A跳法,就自己領悟了edge起跳。

“而且有的人適應高度跳法,有的人適應遠度跳法,各人自有各人擅長的方向,您是訓練運動員,又不是訓練伍錚的復制品。”

白雨這話說的實在,而且非常真誠。

雖然遠度跳法目前來看更受觀眾和裁判的青睞,但遠度跳法需要順著沖出去的那股勢去起跳,然後朝前沖的時候還要進行旋轉,很容易導致選手在半空的軸心出現搖晃,因此對於選手維持空中平衡的能力要求更高。

還是那句話,沒有伍錚的天賦和技術,就不要妄想走她的路了,超遠型跳法的優越誰都知道,在伍錚之前,俄羅斯的伊萬.賽捷列夫就是超遠型跳法的佼佼者,人家現在還是世界第一呢,但是能使用這種跳法的人又有多少?

君不見種花男單一哥姜瀧也是使用高度跳法的麽。

時光飛逝,等伍錚又參加完了一場奧數比賽後,花滑大獎賽中國分站賽終於到來,此時天氣已經漸漸變冷,而伍錚也再次過上了與她的軍大衣、絎縫棉襖、土綠沖鋒衣、電熱餅為伴的美好生活。

比賽地點就在燕京的首都體育館,而這一次中國站分站賽除了伍錚和姜瀧這兩個本土選手外,還有幾名花滑圈巨星申請了這一站的分站賽。

伊萬.賽捷列夫,伍錚的老朋友,當前世界排名第一的男子單人滑選手。

芭芭拉.布朗,美國選手,當前世界排名第二的女子單人滑選手。

崔喜珠,韓國選手,當前世界排名第五的女子單人滑選手。

根據大獎賽的賽制,在分站賽中拿到冠軍積15分,亞軍13分,季軍11分,第四名9分,第五名7分,第六名5分,第七名4分,第八名3分,再後面的名次就沒有積分。

等六個分站都比完之後,計算總積分排位,前六位進入總決賽。

其中芭芭拉.布朗已經參加了美國站,而姜瀧同樣如此,他們都拿到了銀牌,因此積累了13積分。

而伍錚、崔喜珠、伊萬的第一站都在中國站,因此他們此時積分為零,不過伍錚和崔喜珠還要參加之後的日本站,伊萬還要參加俄羅斯站,只要六場分站賽沒比完,就誰也不知道進入總決賽的是哪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