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穿越古代去種田14

然而事情並不是永遠一帆風順的, 早前說了,本朝讀書人看不起種地偏好風花雪月,雖然皇帝重視, 但是下面的人執行起來劃劃水也是常態。

有一個陸姓官員,他三十五歲考上進士,高中後在翰林院做得郁郁不得志, 某日攀上了個好門路, 一番運作後主動申請下放。這位陸大人非常擁躉朝廷的政策,聽說了神農莊的好處, 很認真地在赴任前來莊子聽了許多課程, 事無巨細地記了下來,只等著赴任後將這些法子一一實行。

他去了西邊一個叫梁州的州府,一年時間,打著神農莊的名義在百姓質疑聲中強力推行神農莊的種植之法,讓百姓播種神農莊的種子,結果一年過去,當地不僅沒有提高產量,風調雨順之年卻顆粒無收、民怨沸騰,到了秋收, 該地收不上一絲一毫的稅賦,百姓們紛紛聚集在衙門口鬧事,昌平盛世竟然出了民亂,這是幾十年都不曾有過的事了。

這位官員慌了,連忙上奏彈劾程珮儀, 指責她對農事一竅不通,教導官員的方法完全無用,如果再讓這個女子胡亂傳授什麽新種植之法,大魏危矣!

這事一出,對程珮儀的存在一直心中不滿的大臣紛紛站隊,開始討伐她這些年越來越出格的事跡。讓讀書人去向一個女人學習種地,就這一項,多少讀書人覺得是屈辱?

這些年借著推廣種子進入朝堂的四皇子當先站了出來力保程珮儀:“大魏各地因神農莊提高糧食產量度過幾次天災這是不爭的事實,此次事件,兒臣願意親自去當地查看原委。”

皇帝心裏偏向程珮儀,別的不說,光土豆一項,讓多少人免於餓肚子?但是他兢兢業業執政一輩子,臨到老了鬧出了幾十年不曾有過的民亂,簡直是他為帝生涯的恥辱。見老四站了出來,他立刻答應了。

四皇子關鍵時刻的出頭讓皇帝對這個兒子更加欣賞,想起四皇兒這些年的遭遇,忍不住就有幾分心疼。

這事還是和程珮儀有關。

四皇子這些年上學習程珮儀的研究成果,下傳授官員農業知識,擔任著傳播知識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時不時各地出現問題還要外出公幹。因為事務繁忙,只要在京城的日子,他幾乎都泡在了神農莊,神農莊如今發展得非常大,除了程珮儀帶著仆從住的院子,又在不遠處新建了授課的“農學院”、儲存的倉庫、以及專門的培育室。

見他有時候忙得趕不上城門關閉,程珮儀便派人幫四皇子在授課的院子裏收拾了一間廂房,專門供他太過繁忙時過夜休息。不偏不倚,經常前來的楚王也有。

這事並沒有外傳,關注的人不多,只是相比於成親後夫妻恩愛的楚王,大家都知道四皇子幾乎住在了神農莊。

因為程珮儀被妖魔化,和她走得近的四皇子也受到了波及。沒有人願意嫁給四皇子。誰家都不願意自家如珠如寶的女兒嫁進四皇子府,卻看著四皇子早出晚歸幾乎以神農莊為家。

皇帝前年強硬下旨給四皇子定了一門婚事,結果那家的女子本就天生柔弱,又因為對婚事郁郁不樂,有一年天特別冷,她一場風寒成親前就去世了,外人都說是四皇子克妻,也有說那位姑娘是被程珮儀與四皇子勾勾搭搭氣死的。

皇帝知道一切是怎麽回事,但是這種事都是婦人嘴碎,他沒法放到明面上幫兒子澄清;四皇子早就習慣了,他因為生母養母對女人興趣不大,在他眼裏,土地比娘子還可愛,土地種出了預想中的果實,他比生了兒子還開心。

程珮儀起初對四皇子同樣抱有戒心,畢竟都是皇子,韜光養晦的皇子又不少見,“不爭便是爭”的皇子常常最後就是贏家。但是這麽多年下來,見他滿腦子都是種地,比她還要熱愛農業,她慢慢就放下了戒備,真心和他相交了。

而四皇子眼裏,程珮儀於他,四字足以概括:亦師亦友。

所以當程珮儀聽說此事提出自己一同出京去當地察看,四皇子第一反應不是反對,而是詢問緣由:“那邊百姓的情緒高漲,對你恐怕有很多誤解,你此時過去難以保證安全。可是有什麽非去不可的緣故?”

哪有什麽緣故,只不過是她覺得時候到了,自己該出去走走了,永遠靠別人外出帶回資料哪有親自踏上土地來得清晰直接呢?

“今年梁州的糧食恐怕都要打水漂了,我親自去看一眼,試試能不能找到讓百姓不餓著肚子過冬的辦法。”

四皇子想象不出來,還有什麽辦法可以讓百姓不餓肚子,他是打算查出造成此種惡果的緣由給神農莊洗刷清白,至於百姓這個冬天的糧食,必然是需要朝廷賑災了——雖然這是人災。

程珮儀提出親自跟隨欽差下梁州調查的事情果然引起一片反對,在某些衛道士眼裏,程珮儀一步一步越過女子的權限,想要站到朝堂中來,這是絕對不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