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乾清宮內, 眾朝臣噤若寒蟬。

裴元紹與旌寰先後起身,大步走至殿前,面色皆是不愉。顯是此次科舉暗害同科學子一事極為重視。

今夜殿前候著的一應權臣皆是人精, 兩位權傾朝野的主子齊齊動怒, 誰敢觸了眉頭, 此刻皆是垂首而立, 眼觀鼻鼻觀心。

內閣本一體,科舉舞弊之事兒是楊閣老發現,她此番站在殿前稟告,亦代表其余幾位閣老的主意。

內閣四位閣老皆乃三朝老臣,科舉律令是高祖時期親自命吏部草擬,祖宗歷法如何也不能被人如此蔑視。

他們此刻站成一排,對視一眼, 眼底皆是滿意之色, 今日之事有長帝卿與鎮南王協同出面, 查出背後之人, 便更為容易。

楊閣老回稟女皇, 得了應允,這才命人呈上卷宗。

宮侍從偏殿魚貫而入。

擡出一張黑漆彭牙長條木桌擺放在殿前。其上置放一貼有封條的紅漆木箱。

會試一應墨卷便悉數裝於此木箱之內。

楊閣老上前兩步,將印有"禮部會試長條謹封"的封條掀開。揭開木箱, 在一整箱考卷最上方取出一展墨卷。

她躬身上前, 本欲呈給女皇先行查閱。

坐於上首的明行女皇卻已起身,走至近前,搖頭吩咐道:“無須多禮, 閣考開卷封,朕與爾等一並查閱!”

楊閣老垂首應是,幹脆利落的撕開墨卷封條。

卷桶在橫條木桌之上一一展開。

共有18折冊頁,卷首頭頂朱紅丹書“頭甲第一名”五個大字,這是明行女皇玉璽下鈐“彌封關防”長印。

首頁左側覆蓋封條,封條完好,無人揭開。其內按照歷代科舉慣例,應是書寫學子姓名、籍貫之處。

金鳳朝對科舉考試密封極為嚴格,每年會試試卷,不到放榜即使女皇亦無法查閱考生姓名。

主考官呈上前三甲文章,由女皇閱覽文章後,欽定名次。

為以示公平,卷邊姓名在放榜前皆不能掀開,稱為“封卷”。這是高祖時期定下的規矩,一直延續至今。

墨卷在長條木桌之上漸次攤開。

除開第一頁為欽定名次,其下為正文,共15折,每折8行,所書字跡乃柳體楷書,字體骨力遒勁,結體嚴謹,一筆字跡賞心悅目。

最後三折內容為楊閣老與協同閱卷官員姓名職位。

一眾朝臣盯著墨卷之上規整的字跡,臉上詫異又震撼。

崔秉桓最先回神兒,她先行出列,指著這份“頭甲第一名”的案卷,上前兩步。

沖著楊閣老,詫異的問道:“這這這……閣老莫不是拿錯了墨卷,下官若是沒有看錯,這分明是頭甲第一名的文章。倘若閣老方才所言非虛。被害學子中了迷藥,在考棚內睡了整整八日,從何處得來時間,寫出整整18折策論經義。”

“崔尚書所言甚是,此份墨卷,字體清晰,首頁與後三頁,顯是已被閣老與女皇親自批閱,判為一甲頭名。楊閣老……是否拿錯了卷側……”

……

一眾大臣紛紛上前,盡管心中存疑,視線卻直直的停留在卷宗之上。

因了此次會試,題目乃女皇與長帝卿所出,帝卿素來重視選拔官員的真實才幹。是以此次科舉會試的題目,與往年並不相同。第三科策論,考實務,死記硬背的考生此番必得落榜。

今夜,能提前見一甲頭名文章,這會兒一眾朝臣如何也挪不開視線。

第三科策論試題,用朱紅大字所書。

論:為人臣上表之章

第一題,背景為前朝末年,朝廷動亂,民間起義不斷。考生需替當時在位的明孝女皇擬一道詔書,號召群臣對朝廷以表忠心。

第二題,替永泰六年的北戎大臣寫一份賀表給女皇,背景是北戎向朝廷進獻雪豹一只。

如果單單只是書寫上表奏折也便罷,試題其後,要求考生必須按照官府公文的標準寫出自己的見解與判語。

由此可見,此番會試難度極大,在場朝中多年老臣,遇到此類問題,俱要左右權衡,結合當年朝代背景,才敢提筆書寫上表文章。

尤其是第一題,措辭稍有不對,便唯恐觸及皇權。

眼前長條桌上的墨卷,被評為今年會試頭名,其出彩之處必不可說。

其余三位閣老已率先走至桌前,低頭認真查墨卷所書內容。隨著瀏覽一折過後,三人眼底贊賞之色便再也無法遮掩。三位閣老背手,念念有詞,若豎耳細聽,能隱約聽見止不住的贊嘆之聲。

此番場景令在場朝臣,眼底異色連連。

一時竟無人詢問楊閣老拿錯卷宗之事,泰半的注意力集中於殿前那份墨卷之上。

“奇才,奇才也!你等仔細瞧,此女不僅精通誥文寫法,更是擅長學古通今。文章遣詞用句極為規整,無可指摘,其義妙用無窮。”華蓋殿顧閣老忍不住出言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