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走事業線了嗎?(第2/3頁)

趙寶瀾等的便是這一句話,擡起手來,周遭議論不平聲旋即平息下去,她環視一周,鏗鏘有力道:“我既然應允要帶你們往金陵去,那就一定會做到,至於吳家與鄧家的兩位駙馬都尉令私兵冒充劫匪,殺人劫掠一事,我也必然會調查到底,為枉死之人謀求公道!”

這一路走來,她早就是眾人的定海神針,聽她出言應承,心下大安,但也仍有少半人心存疑慮,倒不是懷疑她的品格,而是悲哀於吳鄧二位駙馬都尉身份非比尋常,覺得即便事情鬧大,也未必能將他們繩之以法。

“小姐保護我們往金陵去,已經是恩同再造,至於吳、鄧兩位駙馬都尉的事情,您卻不必勉強,若是因此同他們結怨,害了小姐,我們如何過意的去……”

趙寶瀾正色道:“我要將他們繩之以法,既是為了活著的人張目,也是為死去的人求一個公道,同時,也為了叫我自己安心,人生在世,要頂天立地。退一萬步講,即便我真的因為此事而遭到吳鄧兩位駙馬都尉的報復,那錯也在他們,與你們有何幹系?”

說到此處,她動用了內力,聲音平穩有力,傳出很遠:“實不相瞞,我姓趙,名寶瀾,乃是老燕侯之女,當代燕侯之妹,我不信他們敢把我怎麽樣!若我能為你們主持公道,那固然好,如果不能,即便是求到我哥哥面前,我也必然要叫此事有個結果!殺人償命,欠債還錢,他們敢做這種喪盡天良的事情,憑什麽奢望能夠全身而退?我不同意!”

眾人被她說的一席話所激,熱血沸騰,群情激奮,再得知她是燕侯之女,背景強硬,更覺有了底氣,當下便異口同聲道:“對,我們不同意!”

有人出面願意處置此事,且又背靠大樹,不怕吳鄧兩家報復,百姓們的心就安了,都覺得這些時日來遭受到的委屈有了發泄的地方,感激之余,又頗為感慨。

“早就聽說燕侯治軍有方,北地百姓安居樂意,今日見了燕侯的妹妹,便可以遙想燕侯風采。”

“是啊,前兩年老家那邊遭了水災,活不下去,好些人都結伴北上,到那邊去屯田墾荒,後來寫信回來,都說日子過得好,賦稅也不重!”

“可不跟我們那兒似的,賦稅都收到十年以後了……”

“我們那兒更嚴重,都收到十五年以後了!”

趙寶瀾想的是妥善解決吳鄧兩位駙馬都尉的事情,順帶著拉攏流民百姓中的青壯為己用,卻不想無心插柳柳成蔭,反倒助長了燕侯在百姓中的聲望,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因著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戰,眾人在此休整了一個時辰,然後才啟程上路,同時,趙寶瀾又傳令血雲宮各方分壇,命令宮內精英弟子奔赴金陵,聽候宮主差遣。

經此一役,吳家和鄭家豢養的私軍全軍覆沒,想卷土重來都不成,眾人再沒有遇到過所謂的劫匪攔路,一路順順當當抵達金陵。

這夥兒真私兵、假劫匪全軍覆沒之後,當天晚上兩位駙馬都尉便接到了消息,震驚駭然之余,更覺痛心不已。

那都是他們用真金白銀豢養的私兵,價值不可估量,而且吳家耗費萬金栽培出來的五名頂尖高手也折在裏邊了,這損失可不是錢財所能衡量的,此後如何向家中交待都成了問題。

兩人成了難兄難弟,聚在一起一醉方休,言談間提起壞事的黃毛丫頭,更是恨得心頭滴血,直欲殺之而後快。

他們原本還想著借機瘋狂斂財,不想偷雞不成蝕把米,錢財沒有斂到,反倒傷了自家根基,推杯換盞喝了半晌悶酒,就想了個餿主意出來。

洪州叛亂一起,金陵周邊的城鎮都動起來了,蜂擁著往帝都跑,流民多了,治安也就亂了,飲食住宿都成了問題,京兆尹被折磨的苦不堪言,頭疼不已。

二人便找了宗室裏幾個家中握有實權的人作陪,請了京兆尹過府吃酒,席間主動提了個解決辦法過去。

“金陵就那麽大,怎麽可能源源不斷的接納人過來?必然是須得篩選一二的,”吳駙馬幫京兆尹斟酒,提議道:“咱們不妨這麽著,關閉城門,嚴禁流民進入……”

京兆尹一聽,趕忙搖頭:“這如何使得?流民中不乏有大戶和高門親眷,若是全都攔下,恐怕不好交待。”

“當然不是全都攔下了,”某個宗室子弟笑道:“過去可以,只是得交點過路費,一是證明他們有能力在金陵生活下去,二來呢,帝都所在,大殷臉面,總不能什麽阿貓阿狗都往裏進吧?”

京兆尹聽出他們話中之意,無非就是借機斂財,拒絕的話到了嘴邊,想一想白花花的銀子,就又給咽回去了。

流民湧入過多,金陵治安壓力增大,他也很難辦啊,有兩位駙馬和諸位宗室子弟參與,宮裏和宗親們的嘴都能堵上,他又何必裝什麽清正廉潔,搞得就跟世人皆醉我獨醒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