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正七品(第3/4頁)

鄖河縣的這個冬天過得很暖,兩家人給錢寶兒和林昭一起慶賀了生日,等到春風來了,郭氏也得離開了。

郭氏看著女兒紅了眼眶,但是不像是之前離開京都的時候大哭大鬧,現在懂事了不少,但是這樣紅著眼眶哭著,反而更讓她心疼。郭氏悄悄別過臉,用手帕擦了眼淚之後才轉過身來,“好了,說不定晚點我又過來了。”

郭氏說的是灑脫,等到馬車上,看到了女兒悄悄塞給她繡的繡囊,忍不住哭了一場,身邊人安慰她,郭氏說道,“道理我都懂,就還是難過舍不得。”

錢寶兒也掉了許多眼淚,一連過了兩天心情才平復下來。

在送走了郭氏之後,林家迎來了一位意外的人,那是建安府的知府潘曾毅還有布政使大人羅璣。

林鶴的歲考得了優,他沒想到的是,這一次帶過來的消息是鄖河縣與翔安縣兩縣並為一縣,今後合稱為鄖安縣,而他為鄖安縣的縣令,原本是從七品,現在就做了正七品。

雖說正七品的職位還是比不得以前在翰林院的俸祿,但是治理一縣的成就感是不能比的。

落魄的鄖河或者說現在得叫做鄖安,已經在過去一年裏有了很大的改變,並且在新的一年,已經播種下了希望,等到今年許是就可以出成果。

春寒料峭,羅璣身著官服,身上披著的是鶴氅,等到入了府衙,脫去了鶴氅,露出了官服。等到說完了公事,對著心情激蕩的林鶴說道,“你家小女兒在不在?我記得叫做昭昭。”

林鶴一愣,不知道為什麽羅璣提到了林昭。

“文新是我的學生。”羅璣解釋說道,“先前潘知府的邸報裏沒提過你女兒,是文新在這裏住過一陣,他同我說你家小姑娘頗有急智,我便想要見一見。”

休沐日昭昭沒有進學,林鶴讓人去請林昭來見客,沒多時昭昭就出現在了羅璣和潘曾毅的面前。

昭昭的頭發已經到了胸口處,新生出來的發茬比較短,要用不少的桂花油才能把頭發梳得齊整。

她的儀姿是岑夫子教出來的,舉手投足大方得體,見人含著笑,讓人心情愉悅。

“是個齊整的小姑娘。”羅璣問了昭昭幾句話,就對著林鶴說道,“帶上你家小女兒一起,我們這兩日在鄖安縣轉一轉。”

等到上了馬車,首先去的就是桐花村。

周家的三老爺也在,在石拱橋一日沒有修好,他就每天都過來監工,看著羅璣和潘曾毅的官府,對兩人行禮之後,介紹起來這石拱橋的做法。

橋面的拱高比以前要低,這樣可以讓橋面的坡度小,有利於人和車輛的往來,在大拱左右兩側,做了幾個小拱,可以分擔稱重,還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當雨季來臨的時候,可以從這裏分流一部分的洪水。

周旗咧嘴一笑:“我兩位哥哥都是走南闖北,見得很多,這一次修橋別看花費的銀兩比以前少不少,承重絕對不成問題。”

橋邊立了石碑,表示這橋是周家修築的,本來周家人不願,是林鶴表示必須要立下,周家修築的橋,百姓要感激,需要感激周家。

周家花了大錢修河堤與橋,不光是這一出,還有其他地方,周旗帶著幾位去了其他修橋的地方,各處都已經開工,因為其他地方的橋不如桐湖村這裏的寬,反而修築起來更為容易,不少地方都已經修好了。羅璣注意到,修築了石碑的地方,還有一個香爐,裏面插·著香,顯然是時不時有人過來添一炷香的。

林鶴說道:“先前這裏都沒有通橋,周家修了橋,讓往來方便,所以百姓感激周家。”

周旗的臉上有些通紅,連忙擺手:“這本來就是我家應當做的。都是多虧了林縣令。”

看過了修到一半的河堤,還有各處的橋,羅璣含笑說道:“這樣今年夏天不用擔心洪澇了,我聽潘知府說你準備種一些新的作物,定下種什麽了嗎?”

“定下了。”林鶴笑著說道,“劃了幾塊兒不同的田地,地都劃得比較大,打算試一試哪種更好。”

按照地的品質不同,還有距離城池的遠近程度種植作物,靠山的陰地按照孫崢大夫的建議,種植了幾種不同的價格中等的藥材,普通的土地種的是油茶、棉花等物,而靠近了城裏的地方種的是花卉。

至於為什麽劃地比較大是因為只有大一些才能知道這作物好不好賣,種好作物是第一步,第二步是打開銷路。

“為什麽會選擇種花?”林鶴的選擇可以說是罕見,讓羅璣不由得問道。

“靠近城裏,這地方的土地算不上多肥沃,往常都會多澆糞水,這樣的話,入城的時候就有一股濃烈的味道,換成是花了之後,要賞心悅目的多,往來的人可能會入城歇歇腳。而種出來的話,花瓣本身也可以試著做成胭脂,可以沐浴養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