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握手”(第2/3頁)

顏蕾立即報了一串數字,這是小楠手機的IMEI號,而這台手機當時一直放在她的書包裏,隨著她一起墜落山崖。

半個小時以後,林學巍就查了出來:這手機在山上總共接觸過6個信號站。

顏蕾還是第一次接觸到手機跟蹤定位方面的知識,不禁問道:“接觸這6個信號站意味著什麽呢?”

林學巍告訴她:“南山的高度是476米。我們移動信號站的覆蓋高度是50米為一個層次,山上總共有9個基站……”

顏蕾聽了半天,總算搞明白了這“手機跟蹤定位”的知識:當一台手機處於空閑狀態時,手機的4g網絡會自動呼叫某個LAC區域內的移動信號基站。

而由於山是“豎向”的地理概念,跟平常大馬路上的信號站設置也不一樣。南山高達400多米,每個信號站(以4G網絡來算)采用D頻段,信號豎向覆蓋範圍通常為50米。

也就是說:南山上為了確保4g信號全覆蓋,其實是每隔50米高就建了一座信號站。

這樣一來,當孩子的手機從一個高度墜落到另一個高度的時候,手機網絡會自動識別到這個高度的移動基站信號。

這個手機網絡識別信號基站產生的交流數據,他們稱之為“握手”。

每一次,手機與信號基站握手,就代表孩子的手機高度下降了五十米,或者是上升了五十米,這就能推算手機大致的高度變化。

根據這一段“握手信息”,林學巍打印了一張圖片給她,這就是小楠的位置高度變化圖。

顏蕾發現這孩子的手機信號接觸的範圍很廣:幾乎半個山頭的信號基站都跟她的手機信號進行過“握手交流”。

也就是說:孩子當天在山上的活動高度變化很大,起碼跨越了400多米的距離。

“小楠到底什麽時候墜落的呢?”

知道了小楠的手機變化高度,只可惜,顏蕾還不能確定這孩子墜落的地點和時間。

看她愁眉不展的樣子,林學巍幹脆毛遂自薦道:“顏小姐,要不然我陪你去南山上走一趟。每個信號基站都會儲備兩個月之內的信息,如果通過電腦分析的話,就可以準確得出這個小孩當天在山上的活動時間跟範圍。”

——其實他們總站只是接收到了個大概信號,真正精確的數據還得從信號基站的數據庫中分析。這就需要去基站現場。

聽他這麽一說,顏蕾就松了一口氣,這真是幫了大忙,“林先生,謝謝你。”

這一聲謝謝,就讓程序猿林學巍臉紅了起來,他說話都靦靦腆腆的:“顏、顏小姐,我能請你吃個飯嗎?”

“……不好意思,我……回家吃飯。”

顏蕾眨了眨眼,對方的好意她心領啦,但吃飯就不必了,她還惦記著回家。

林學巍深以為憾,臨走前,還戀戀不舍地瞅了顏蕾幾眼,頗有宅男追求女神的失敗之憾。

——

晚上回到了陳家,顏蕾就把林學巍打印給她的高度圖遞給了爸爸。

雖然他們還不知道這高度變化的具體方位跟時間,但從這張“握手”圖中,顏國華老同志就能看出不少的訊息來——

“小楠是忽然墜崖的。你看,她先是墜落了100多米的距離,中間停了一段時間,再次墜落了200多米。在這墜落期間,小楠的手機信號跟移動基站共握手6次,也就是說:墜落的高度變化在300米以上。”

顏蕾也畫出了一張高度變化圖,繼續分析道:“小楠的墜落分為兩次。結合她失蹤的地點來看,第一次她下降了100米,應該是墜落到了半山腰。第二次,她再次墜落200米,就一次性從半山腰墜落到了山腳下,也就是最後發現她的地點。”

“為什麽會分成兩次墜崖?”

顏國華不得其解,這山崖上無所依傍,小孩怎麽會停住了呢?

“可能是小孩在墜崖的途中被勾著了,或者抓住了什麽東西,緩沖了一段時間。”

顏蕾這麽認為。她看過了林女士發來的圖片,孩子身上的開放性傷口並不多,主要是墜到崖底的時候,撞到了腦袋,所以小楠才會深度昏迷了過去。

顏國華認可她的推理,但:“明天你跟那個林學巍上一次南山,查移動基站的信號源,具體看看這信號握手的時間段。然後我們再來推算第一案發現場在哪裏。”

“好。”顏蕾知道:只要根據手機信號,找到那孩子被推下山的具體時間地點,那麽,他們就能找到更多的破案線索。

然而……

當晚陳泊宇回來的時候,臉上的表情很嚴肅。顏蕾吃飯的時候,都感覺到他的心情很凝重,於是放下了筷子:“怎麽了?”

“蕾蕾。”陳泊宇現在很習慣叫她的小名,“之前小孩墜崖的那個南山上,又發生了一起墜崖案。”

“什麽?!”

又有人從南山上掉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