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第2/2頁)

“等等,這跟托馬斯.莫爾先生又有什麽關系?”瑪麗公主幼時曾在凱瑟琳王後的身邊聽過托馬斯.莫爾的講課,並且對他的《烏托邦》十分推崇:“這完全是無妄之災,父親他根本沒有合適的理由去處死托馬斯.莫爾先生。”

“只要國王動了這個念頭,哪裏還愁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威廉.都鐸瞥了眼憤慨的瑪麗公主,冷靜道:“而且也不是王後的流產導父親要處死托馬斯.莫爾先生,而是托馬斯.莫爾先生的存在已經影響到了英格蘭的宗教改革。”

“可是好端端的,為什麽要進行英格蘭改革。”瑪麗公主急躁道:“西班牙皇帝已經從羅馬退兵,一切都不是正往好的地方發展嗎?”

“問題是他既能退兵,也能再弄一次羅馬之殤。”威廉.都鐸嘆息道:“托馬斯.莫爾先生是個理想主義者,他想通過天主教的內部改革來限制教皇的權力,使得歐洲由一個統一的教會來解決糾紛。”

“這樣不好嗎?”

“問題是這個統一的教會由誰主導?裏面的席位如何分配?監察機構怎麽確保每一席的人都不會存有私心?”威廉.都鐸反問道:“領導天主教教會的是教皇,但是近幾年的教皇都姓美蒂奇。”

這就像是後世的美帝和泡菜國總統,無論誰上位,控制議會和總統的還是財閥。

“最重要的是,那些高傲的皇帝,國王,大公爵會聽從教會的調解嗎?就算是十字軍東征,也沒法阻止歐洲內部的戰爭,更別提威信力不斷下降的教會了。”威廉.都鐸從不認為英法兩國的宗教改革只是純粹的信仰問題,而托馬斯.莫爾的信念絕不會因為亨利八世的威脅而產生一絲一厘的動搖,反而會在人身受限時一遍又一遍地堅定自己的信念,並且讓那些反動人士深受鼓舞。

所以這位備受尊敬的大法官必須死。

不管是亨利八世還是安妮.博林,亦或是想為托馬斯.莫爾做點什麽的托馬斯.克倫威爾和威廉.都鐸,都默認了托馬斯.莫爾必須死。

而安妮.博林的流產只不過是給了國王一個相對合適的借口和發泄口,甚至對於安妮.博林本人來說,這稱不上高明的一步。

其實瑪麗公主自己也很清楚,亨利八世的意願是不可違的,所以根本不存在安妮.博林左右國王思想一事。

一旁的理查德.克倫威爾被車廂裏的沉默氛圍壓得喘不過氣,只能十分生硬地說道:“我父親給托馬斯.莫爾先生找了個經驗老道的儈子手,想必他不會經歷多少痛苦。”

“安妮王後有沒有什麽特殊的反應?”威廉.都鐸記得自己離開白廳宮時,安妮.博林的精神狀況就有些不好,畢竟亨利八世的冷淡加上生兒子的壓力,足以逼瘋一位產後抑郁的敏|感者:“她是否與國王陛下發生劇烈摩擦?”

“沒有。”理查德.克倫威爾遲疑道:“她流產後除了叫嚷著要殺死托馬斯.莫爾先生,便是晝夜不停地在屋子裏祈禱。”

“而國王陛下也有了新的情婦,並且……”理查德.克倫威爾偷偷瞄了眼威爾士姐弟的臉色,發現他們並沒有露出大仇得報的喜悅感。

“並且國王陛下已經疏遠了托馬斯.博林父子,他將本屬於羅切福德子爵的位子給了一位名聲不顯的侍衛。”

“誰?”

“愛德華.西摩,我父親在宮中的好友。據說他的妹妹曾是凱瑟琳王後的侍女,並且正在服侍安妮王後。”

“我對這個姑娘有印象。”瑪麗公主突然開口道:“珍女士是宮裏最擅長縫紉的淑女,而且還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

“恐怕不止是侍女那麽簡單。”威廉.都鐸絕不相信托馬斯.克倫威爾是無意將珍.西摩的名字透露給他,那麽當下的唯一解釋就是……

“想必這位珍.西摩女士就是國王的新寵。”威廉.都鐸對著驚訝的瑪麗公主十分肯定地說道:“別忘了國王追求安妮.博林時,也是先給了她父親莫大的好處,才讓安妮.博林入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