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第2/2頁)

別說時在十六世紀,就是在後世,都沒有任何一個能叫得上名號的大國,會放棄本地的農業生產,全部依賴於進口。

“羅馬之殤後的那一會兒,英格蘭的羊毛賣不出去,全靠食物出口才勉強維持住對外貿易。”威廉三世早想好了圈地運動的對應政策,只是還要跟禦前會議進行細節上的商談。

“睡吧!明天還要趕路。”威廉三世讓侍女們進門吹滅了蠟燭。

聽了半天墻角的約翰娜不敢相信威廉三世就這麽睡了,並沒有趁機跟胡安娜王後做些什麽。

畢竟裏士滿公爵都兩歲大了,為了王位的穩固考量,威廉三世和胡安娜王後怎麽也該再生一位王子。

尤其是胡安娜王後。

她必須為了比利時和佛蘭德斯的未來,而多加幾層保險。

“您的黃金年齡可不長,總得抓緊時間。”約翰娜在給胡安娜王後掖被子時,偷偷囑咐了她一聲。

一旁的威廉三世耳尖地聽到這句話,總覺得有些無語。

其實他是希望自己的第二個孩子能跟第一個孩子保持一定的年齡差,避免這二者像查理五世跟他弟一樣,前半生相扶相持,後半生互相猜忌。

“中間孩子忽略症”一直都是家族統一的最大敵人。

威廉三世不敢保證第二個孩子是個女兒,所以只能減少跟胡安娜王後的同房,從而減少第二個孩子對長子的繼位威脅。

這聽上去是個很殘忍的決定,但是不管是西方還是東方,都是為了穩步前進,而選擇了最保守的嫡長子繼承制度。

以洛林公國為例,哪怕勒內二世的次子是驍勇善戰的吉斯公爵,他也沒想過將自己的國家交給次子,而是通過一系列的手段,來保證“老好人安東萬”的統治穩固。

離開了多塞特郡,國王的儀仗隊又通過了德文郡,最後來到了英格蘭最南邊的康沃爾郡。

而說起康沃爾郡,其實最出名的不是錫的采集工藝與青銅器的鍛造技術,也不是諾曼底人的征服,與當地人的好戰血統。而是有關於亞瑟王的傳說,就是起源於康沃爾郡,並且康沃爾人,也一直都以凱爾特後裔自居。

雖然時至今日,有關於亞瑟王的一切都無從考量,甚至一些宗教學者,都將其打上了邪|教傳說的符號,但是傳說中的康沃爾城堡卻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因為被一分為二的獨特造型,得到一個易守難攻,只需要三個士兵,就能擋住英格蘭軍隊的稱號。

威廉三世在被封為威爾士親王前,曾短暫得到過康沃爾公爵的稱號。蓋因那時的亨利八世,為了安撫以阿拉貢的凱瑟琳為首的天主教勢力,所以讓康沃爾郡守以威爾士親王的名義治理此地。

哪怕時至今日,威廉三世才真正意義上地踏入了康沃爾領地,但是康沃爾郡早就在十幾年前,掛上了威廉三世的私人徽章,甚至因為威廉三世榮升為國王,而在上面加上了王權的標記,以及傳統的都鐸玫瑰。

胡安娜王後對康沃爾的鍛造工藝非常感興趣,因為諾曼底人都是好戰分子,所以他們對武器生產地的康沃爾有一種特殊的情愫:“我聽說獅心王和征服者威廉的鎧甲,就是在康沃爾打造的。”

“你是說那種醜的要死的鎖子甲?”威廉三世在貝葉掛毯上看過諾曼底人的打扮,被那獨特的耳下剃光發型給深深醜到了:“國王在被武裝上陣前,會戴上錫制的王冠,你知道這是為什麽嗎?”

“為了讓人在人群中一眼找出他。”胡安娜王後知道大部分的王位競爭者都希望國王能死在戰場上,但是對於想要一步登天的人而言,一個活著的國王才能賣出更高的價值。

“同時也因為錫制的王冠更輕,不會在戰爭打響前,就壓斷他們的脖子。”威廉三世帶著胡安娜王後參觀過大名鼎鼎的康沃爾城堡後,又與她到傳統的客棧裏,一起嘗了下最有名的菜肉餡餅和藏紅花蛋糕。

雖然在餡餅上桌前,威廉三世很懷疑他們會端上一盆仰望星空,畢竟康沃爾的漁民不少,也盛產水手。

然而在真正吃過這一道菜後,威廉三世才徹底地放下心來。

毫無疑問,國王和王後的親民之舉引起了不少康沃爾人民的好感,同時也讓這群凱爾特人的後裔,與撒克遜人或者維京人的隔閡,沒有以前那麽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