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紀錄片(番外一)(第2/2頁)

“據說城堡的結構圖是由大名鼎鼎的米開朗基羅親手所畫,並且他本人也病逝於此,埋葬在城堡附近的小教堂裏。而在米開朗基羅死後不久,一位被約克公爵供養於英格蘭的意大利音樂家在這裏迎來了他的第一個孩子,也就是那位被尊稱為‘現代物理學之父’的偉大科學家——伽利略.伽利雷。”

主持者走到城堡的大門前,在敲響大門的那一刻,鏡頭轉場到溫暖的屋內。

只見復古至極的裝修裏,一位杵著拐杖的老紳士坐在燃燒的壁爐前,渾身上下都散發出“有錢,血統高貴”的信息。

紀錄片的後期在老紳士出現的那一刻,就在一旁打上了他的身份。

【埃德蒙.都鐸,威廉.恩裏克.都鐸和瑪格麗特.德.瓦盧瓦的直系後代,第十二代白金漢公爵。】

“毫無疑問,我的祖先是個十分浪漫的人,並且他還是那個時代裏,少數能在保持浪漫的同時,積累下大量財富的人。”老公爵的聲音有一種屬於歷史的厚重感,同時能讓人感受到他對家族的驕傲。

“因為長輩們的贊助事業,我的祖先是個思想超前的人,甚至以那個年代的眼光來看,他有些太超前了。”老公爵眯了眯眼睛,像是有些調侃道:“因此在一些架空的歷史劇裏,我的祖先經常被描述為……有著未來記憶的人。同時他也是無數藝術家和科學家們的寵兒。”

“米開朗基羅,塞爾維特,莎士比亞,以及伽利略,都曾在這座古堡裏做過客。”提起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老公爵語氣裏的驕傲之情愈發濃烈:“並且在我的祖先替亨利九世進行外交活動時,也出手挽救了不少科學家的性命,使得他們免於宗教迫害。“

“那以您的角度來看,紀堯姆到底是怎麽養成了這種在十六世紀裏,顯得過於反叛的性格。”主持人向老公爵提問道。

後者撐著沙發的扶手略略思考了會兒,才給出一個出人意料的答案:“我覺得這是紀堯姆的天性,而不是後天養成的性格。你得明白在十六世紀裏,王室次子的地位是很尷尬的。或者說,他們處於一種既尷尬,但又必須存在的處境。”

“如果紀堯姆再多一位兄弟,那麽他的人生將截然不同。然而威廉三世和胡安娜王後在生下瓊安公主後,並沒有再生下其余子嗣。這對於十六世紀的王室夫婦而言,是極為不正常的。畢竟胡安娜王後的生產之路非常順利,並且那時的她還很年輕,至少相較於同年代的王後們,她還沒有度過生育的黃金年齡,也不算是天主教或者新教裏,所推崇的英雄母親。”

“不過也正是因為威廉三世和胡安娜王後沒有要更多的孩子,所以他們有足夠的精力來教育僅有的三位繼承人。”

“而紀堯姆身為次子,按照都鐸時代的教育習慣,他被父親送到遠離倫敦的郊外裏接受教育,並且這個郊外並不是任何一位貴族的領地,而是威廉三世的私人酒莊。”

“也就是說,威廉三世並沒有讓任何貴族負責紀堯姆的教育,對嗎?”

“是的,這在十六世紀的英格蘭,顯得極為罕見。”老公爵在點頭的同時,也解釋道:“不過比起貴族,他給了紀堯姆更優秀的老師,同時也為紀堯姆的藝術品位奠定了良好基礎。”

“那個老師就是米開朗基羅。”老公爵看向窗外,主持人知道他是在暗示古堡附近的小教堂,以及那條聞名世界的“米開朗基羅畫廊”。

“這座古堡的前身,其實是威廉三世為了招待米開朗基羅而特意修建的酒莊。不過在紀堯姆搬來後,原本服務於米開朗基羅的酒莊便成了紀堯姆的私人住宅,後來又被紀堯姆轉贈給他的妻子,也就是瓦盧瓦家族的瑪格麗特公主。”

提起古堡的來歷,老公爵也是侃侃而談道:“瑪格麗特公主也是文藝復興的愛好者。尤其是這座古堡是他們在英格蘭的主要住所,所以在隨後的幾十年裏,又經過數次翻修,積累了無數藝術品。”

說到這兒,老公爵也是苦笑道:“我很慶幸紀堯姆與瑪格麗特公主沒有讓米開朗基羅在古堡的穹頂上繪制巨作,否則我今天就沒法在這兒與您侃侃而談。”

“那可真是不幸中的萬幸,萬幸中的遺憾。”主持人也是很給面子地打趣道:“好在米開朗基羅也給你的祖先留下了不少古物,這也算是另一種補償。”

“你說的沒錯。”老公爵突然起身向主持人招了招手,一副要給他看稀罕物的架勢:“雖然米開朗基羅的雕塑與繪畫都被收藏在畫廊裏,但是這兒還是保留了米開朗基羅所簽署的一些重要文件。”

“其中就包括米開朗基羅的遺囑,以及他的臨終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