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太子微服私訪發現粥棚以清水粥糊弄流民, 皇上得知之後,震怒,命人嚴查此事, 定要給流民一個交代。

而太子趁勢向康熙請示流民的處置。

“回稟皇阿瑪, 兒臣當日見城南郊外的流民百余人, 皆為無鄉可歸的老弱婦孺,已停留數月。另行打聽之後, 得知城東、城西的粥棚亦是如此,合計有七百余人, 需得早些安排,一可撤掉粥棚, 二可使百姓免除流離失所之憂,三……”

太子有理有據道:“皇阿瑪召見科爾沁親王,如若進京城之時見到這些面黃肌瘦的流民, 恐對大清的顏面有礙。”

烏蘭布通之戰後, 噶爾丹率殘兵逃回蒙古, 雖說路上遇瘟疫病死不少兵將,但噶爾丹本人安全無虞地回到了準噶爾。

而噶爾丹一日不死, 準噶爾便不會死了侵犯之心,大清與準噶爾的戰爭便不算徹底平息。

因此康熙決定召科爾沁親王沙津入京, 親授機宜, 計在謀噶爾丹性命。

太子此言一出, 眾大臣皆深以為然,紛紛響應,認為太子所言在理。

康熙亦頷首, 聖口禦言, 由太子親自解決流民安置問題。

太子應諾。

稍後, 大阿哥又向康熙陳明,戴梓已在他莊上仿制出烏蘭布通之戰時準噶爾軍所用的大炮,並且將制造方法獻出。

康熙只是微微頷首,並未表示出太多情緒,但卻收下了大阿哥所獻的配方,命兵仗局制造。

然而研造兵器本是兵仗局的職責,雖說戴梓從前也算是兵仗局的官員,但他曾經風頭太盛,惹了不少人的眼,並沒有多少人希望他重歸。

只是礙於大阿哥的身份,兵仗局不敢說什麽罷了,心中卻是多少有些不滿。

而堂下大臣們這些暗潮洶湧並未擱在明面上,熙看向著諸打大臣,問道:“可還有事啟奏?”

大阿哥不甘心地瞥了太子一眼,移步至堂中,奏道:“兒臣有事啟奏。”

“準奏。”

“回稟皇阿瑪,兒臣聞得江浙踹匠暴動之事,深以為,如若不查明事實,加以鎮壓,恐不能服眾,因此,兒臣情願,親自前往江浙地區料理此事。”到底沒有受住太子的誘惑……

其實就像大阿哥先前說的,江浙踹匠暴亂,只能稱作是烏合之眾,對朝廷來說隨意便可鎮壓,根本用不著大阿哥親自前往。

但大阿哥如此請願,在眾大臣看來,必定是有所圖。

擁護大阿哥的官員一部分當即便表示支持,另一部分支持之余,則是擔憂大阿哥的安危,畢竟那些踹匠皆未青壯年男子,慣來做得是力氣活,難保不會傷及大阿哥。

而太子一方的大臣見大阿哥先是敬獻大炮配方,如今又連這微末小功亦要攬,私下裏眼神交匯,便有人出列反對。

“皇上容稟,踹匠暴動的折子遞至京城已有數日,想必已快要平息,實在不必教大阿哥跋涉前往。”

“李大人所言極是。”

“臣附議。”

所謂對立,自然是無論對方說什麽,另一方皆要反對。

因此,大阿哥這一方官員見他們如此反對,便是先前不甚贊同的官員,亦是強烈表示支持大阿哥。

一時間堂下此一言彼一語,頓時便喧鬧雜亂不已。

大阿哥聽著身後的聲音,心中始終未有波動,皆因太子還未說話。

這時,康熙轉向立於他下首的太子,問道:“太子以為如何?”

太子微微側身,正對著康熙,恭敬道:“回皇阿瑪,兒臣以為大哥此舉乃是善事,理應支持,至於安全問題,多派些侍衛保護,另教當地官員聽令於大哥,有地方差役護衛,想必無礙。”

除了大阿哥,誰都沒想到太子會支持大阿哥,一時間爭論之聲皆無。

他們不知道為何一直不對盤的太子為何如此,但太子歷來的表現便深得眾大臣認可,是以先前還表示反對的官員,便又改口支持,毫無言行反復、自相矛盾的羞恥心。

康熙坐在龍椅上,微微眯了眯眼睛,眼神意味不明的落在眾人身上,良久,下口諭道:“朕諭令大阿哥胤褆為欽差大臣前往平息踹匠動亂,可便宜行事,擇日出發。”

大阿哥立即領旨,義正言辭道:“兒臣定不辱使命。”

隨後,大阿哥表示明日便帶人出發,康熙允了,之後再無人啟奏,眾臣朝君畢而退。

太子和大阿哥退離大殿,皆未看對方,向各自的方向走去。

入秋之後天漸涼,容歆便只午時左右帶皇長孫去禦花園小轉一會兒,個把時辰便歸。

今日鈕祜祿貴妃邀請,她和皇長孫去長春宮坐了坐,皇長孫和十五阿哥胤禨玩兒的開心,不願離開,因此他們回去的便比平常稍晚了些。

不過容歆有派人回去稟報太子妃,是以太子妃並未著急。

而容歆抱著皇長孫一進門,太子的貼身太監小常子便迎上來,恭敬道:“女官,太子殿下請您去書房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