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太子在皇阿瑪安全離開人群中央後, 方才沖周圍百姓一拱手,大聲道:“當年賑災,吾尚且年幼, 非吾傾一人之力可行,乃是皇恩浩蕩。”

有一個青年滿眼崇敬地喊道:“當年沂州知府貪腐,是太子殿下向晉商借糧借棉衣賑濟災民,小民當時年幼, 可仍記得父母拿到衣食的神情!”

“我家就在五台山下, 是太子殿下組織人將我族人從雪中挖出來!”

“老兒的小兒子, 就是靠太子殿下的一塊兒餅撐了過來!”

“太子殿下愛民如子……”

百姓們你一言我一語,歷數太子當年對沂州百姓的恩情, 而如今太子身邊的護衛,除一兩個經過當年的境況, 其余皆是八旗的年輕一輩兒, 站在太子身邊,神情激動,與有榮焉。

太子心中亦有些觸動, 然此時安撫民眾最為重要,便再次謙遜道:“當年我所借欠款, 乃是由當今聖上做主歸還,後續賑災事宜亦是由朝廷下達。”

百姓中有機靈的,忽而喊問:“剛才滿身威儀的老爺, 是皇上嗎?”

“眾星拱月,還教太子殿下如此尊重, 定然沒錯。”

太子還未來得急回答, 周圍的百姓便好似已確定此事, 騷亂起來。

侍衛湊近請示道:“太子殿下, 現下如何是好?”

周圍全是百姓,且還陸陸續續有百姓聞風而來,越在此逗留恐怕越難出去,因此太子沖周圍高聲道:“聚眾恐發生意外,請諸位讓開路。”

太子話音落下,侍衛們便分出兩人上前開路,其他人依舊護衛在太子周圍。

百姓們感恩太子,倒也不胡攪蠻纏,先時還有些擁擠,不久便慢慢讓開一條路。

太子見有些百姓擠作一團,擔心出現踩踏意外,邊走邊囑咐兩邊百姓“注意安全”。

百姓們見到太多大官小吏好大的官威,如今見太子這樣高貴的身份,依舊如此平和的殷殷囑咐,那是個個恨不得為太子拋頭顱灑熱血。

太子一行人向康熙等人離去的方向而去,路上依舊有不少百姓趕來,另有跟隨在他們身後的百姓,人始終不見減少。

約莫一刻鐘後,他們與康熙身邊的侍衛以及衙門的差役碰頭,太子聽聞侍衛匯報方知,皇阿瑪到達知府衙門後,便命沂州府知府派人保護他的安危。

半個時辰後,太子在侍衛和衙差的護衛下來到知府衙門。

百姓們在他進入知府衙門後,仍然守在衙門外,久久不願散去,更是在得知皇上也在衙門中,自發跪地,大喊“皇上萬福”“皇上仁德”等話。

衙差不敢向平時一樣呼喝,只得作人墻將他們擋開,空出衙門前的一片空地。

衙門內,康熙等人聞聽到外頭的呼喊聲,命人去查探一二。

太子與查探的侍衛一同入內,一見到康熙,便對方才使得皇阿瑪幾乎落荒而走的情況,愧疚道:“皇阿瑪,兒臣適才考慮不周……”

康熙看到太子平安歸來,輕擡手,淡淡道:“回來便好,朕已命沂州知府準備,稍後便擺駕回行宮。”

太子的話堵在口中,只得一拱手,退到一側。

而後,侍衛向康熙稟報百姓們在外高呼皇上聖明的緣由,期間自然免不了提及太子的所作所為。

康熙面無波瀾地聽完,語氣平淡地誇贊了太子幾句。

太子……原本有許多話,在皇阿瑪這樣的態度下再說不出,只得謙辭幾句便沉默下來。

禦駕離開知府衙門,百姓一路送到城外方停下,因康熙表面上對太子依舊持表揚認可的態度,隨駕巡幸的大臣們屢屢以此事對皇上和太子歌功頌德。

不出幾日,康熙決定擺駕回京,所有人皆忙碌起來。

太子絕非畏事之人,且他一直以來受姑姑的影響便是,有話一定要說清楚,不可留有誤會,便來到皇阿瑪寢殿外,命人進去通報。

寢殿內,康熙正在用膏藥熱敷右手,聽說太子過來,立即命梁九功撤下熱敷帶,拉下袖子,沉聲道:“點上檀香,叫太子進來。”

“是,皇上。”

太子在外等候少許,才得應允入內,然即便有檀香遮蓋,太子依舊聞到些許淡淡的藥味,立即便關心道:“皇阿瑪,您可是身體不適?”

康熙並未回答他,只淡漠地問:“太子,你來此有何事?”

太子的熱情一下子便被澆滅,沉默稍許,出聲道:“皇阿瑪,兒臣那日在沂州府,實在擔憂您安危,因此才請您先行離開,其後便對百姓們道明實情……”

“太子。”康熙打斷他,認真道,“朕乃是自行離開,與你無關,反倒還留下你一人。”

此時只有他們父子二人,他此言似是發自內心,太子便越發不能懂,“皇阿瑪……”

康熙擡起左手制止,眼神中有些許復雜道:“太子之能為,朕從未懷疑過,也一直相信你會是一個好的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