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太子妃禦夫確實有道, 幾句贊美之言,便教太子幾乎忘了他一直以來所堅持的求學精神,甚至準備再提筆寫一冊巨作。

容歆想過出言打消他的念頭, 可看到太子妃每每靠在太子身上,捧著那本話本笑得花枝爛顫,太子一臉寵溺,便什麽也說不出來。

便是後世, 真有人將此書作為太子身上唯一的瑕疵, 也是他自己樂意的,跟旁人可沒關系。

再說,誰會證實這書跟太子有關?她?太子夫妻?還是皇長孫?他們誰都不會承認的。

大不了就是一段野史,給太子在後世的歷史研究中添一段韻事,生前不管身後事, 研究去吧。

容歆微笑。

太子攪亂了毓慶宮外的世界, 悠閑地待在宮中博太子妃開心,除了只能待在寢殿內, 頗有些無聊, 其余全是愜意。

可總有人見不得太子這般。

自古百姓間口口相傳的通俗道理,澇一年旱一年,大澇之後恐有大旱, 前年發水,去年江浙一代便鬧了旱災,百姓種下的糧食苗還未長成便旱死,賴以生存的田地顆粒無收,活下去成了最難的事。

連著兩年大災, 第一年朝中賑濟, 又免了稅收, 勉強維續,今年朝廷依舊未收稅,可賑濟的強度已經降下來許多。

實在是國庫也艱難,各處皆要用錢,各處皆緊,無法挪出賑災錢來。

朝廷已經在努力想辦法,可還是無法立時解決災民的生計問題,奸商漲糧價,百姓中又有人挑撥,便發生數起搶糧案,甚至越來越蔓延,幾乎成患。

朝中有大臣建議,官府暫時視而不見,待今年各地收成之後,災情過去,民情安定,再捉拿帶頭鬧事者論罪處置。

康熙聽到此策,並未立即表態,反而教人透話出去,說既然朝廷暫時無力,他便有意贊成,任由江浙百姓搶糧求生。

太子……自然是坐不住的,他無法眼睜睜看著尋常百姓受世道所逼成為罪民,因而便重新走出了毓慶宮。

康熙得知的那一刻,嘴角上揚,得意非常。

而後,太子隨康熙共同發出一則《告江、浙百姓書》,其中歷陳康熙如何為江浙百姓憂心,如何殫精竭慮;太子又是拖著怎樣的病體出毓慶宮,只為盡快想出辦法,為江、浙各地百姓謀到生路。

萬望百姓們莫要行差踏錯,毀了一生,還累及後代。

某種程度上的現實便是,在江南百姓的心中,太子的威望要高於康熙,此書一經下發,確實使得為數不少的百姓稍稍冷靜。

此時更重要的,還是要緩解災情對百姓們的危害,康熙和太子,並皇子大臣們連夜探討,最終還是決定,啟用當年太子在山西賑濟百姓的法子,以朝廷的名義向未受災之地的世家大族和富商借錢、糧、藥材等所有應急之物。

這對康熙來說是極損顏面的事,可太子提出後,他最終沒有反對,而是以百姓、以太子為先,作出了這個艱難的決定。

未免其中出現差錯,康熙又接受太子的建議,命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全權受理此事。

又過半月,從各地借來的賑災物陸陸續續到達江浙,太子心下大安之時,再次“病倒”,又是當著諸多朝臣的面,眾目睽睽之下,任康熙如何替太子解釋,都不能堵住悠悠之口。

康熙氣怒無比,可他根本不能對外直言太子從沒生過病,越發的陰郁,進而喜怒無常。

偏偏朝臣們皆以為他是擔心太子身體所致,一部分人滿心的希望太子早些痊愈,一部分人則是陰暗地期望太子痛快了事。

希望太子盡快康復的人占大多數,畢竟太子的存在,確實使得很多朝臣不必保守奪嫡之苦,他的優秀,也確實壓得幾乎所有皇子無法生出不該有的心思。

六月下旬,太子遇刺一案結案,此案涉及眾多,牽扯到前朝余孽,亂黨,以及假冒朱三太子的一批人。

大清能夠重擊亂黨的機會難得,康熙決定昭告天下,在那之前,則是要在太和殿宣讀此事結果。

太子又一次養病兩月之後,決定出席早朝,前一日便派人告知,今日更是早早準備起來。

容歆特意提前起床,出現在太子的寢殿,接過太子的朝服,和太子妃一起親自為太子更衣。

太子雙手舒展開來,任由兩人一件一件地為他穿上太子朝服,及至收拾妥當,方才笑著問兩人:“姑姑,頌宜,我可曾辱沒過這身朝服?”

“未曾辱沒。”太子妃肯定地點頭,“頌宜此生最驕傲的事,便是有太子殿下這樣的夫君。”

容歆卻是眼睛一酸,險些落下淚來。

她看著太子長大,是真真正正見過太子為了成為大清合格的儲君,所做出的努力,因而這一刻,她比誰都心疼太子。

不過,她也極驕傲,太子是個頂天立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