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第2/3頁)

樂正公子停頓了片刻,不知鼓起了怎樣的勇氣,又不知為何把將到口邊的話攔了回去。道,“我想是有關的。”而後折竹枝投江,化作一枚可乘二三人的孤舟,道,“……我們走水路回去吧。”

他們便浮舟在碧水崖影之間。兩岸青山郁郁、猿聲不絕,白鷺自洲頭飛上晴空。

山崖太近了,水流窄處,兩側千尋之高仿佛可以柱天斬流。確實雄渾險峻。

但崖上草木華茂,崖下江水幽碧、倒影清絕。也同樣是秀美悠遠的。

令人忍不住就想放歌。

正要取琴出來,便聽清澈悠揚的調子一起,舟下水流聲都寂了片刻似的。

樂韶歌驚喜的擡頭望去。

是樂正公子取了竹笛出來,起調吹奏。那長睫一垂,眸中柔光暗轉,溫和的凝視著她。

——是專門吹奏給她的聽的。

樂韶歌便安琴於膝,且不急著奏響,只專注的聽他吹奏。

是樂韶歌從未聽過的曲子。

似是在寫景——便寫這青山倒影之下的碧水江,寫葦舟一葉上坐著兩個人。這景色自然是清幽的,這曲調便也悠遠宜人。這人自然是近在眼前的,這曲意便也平和親切。

又似是在抒情——那情是直白的,能在此山此水之中與此人同坐,喜悅無可掩藏。可又似乎是含蓄的,因為對那直白的喜悅而言,這一詠三嘆的奏法未免過於婉轉高深了。

樂韶歌本想在合適的時機以琴聲相和。

可這曲子似乎僅僅適合一人獨奏。

且這曲子同她素來所習慣的曲風、調式,大不一樣——

“是人間界的曲子嗎?”

“……算是。”

“你自己改的?”

“……嗯。”

“用了當地的舊典?”

“……不錯。”

樂韶歌細細品味的一陣子。

“我喜歡這曲子。”她彎了眼睛輕輕說道,“這曲子原本是個什麽故事?”

“……”樂正公子似是嘆了口氣,隨即笑著輕輕說道,“說的是——桃花落時,江水漲起,是踏波遊春的好時候。有位美麗的貴人乘坐華舟,奏響鼓樂,在江上遊玩。撐船之人仰慕她的美麗。在鼓樂聲停時,便抱了船楫向她唱起歌。可貴人聽不懂當地的土語,卻不知他唱的是什麽。”

樂韶歌:……

總覺著他是在委婉的責怪什麽啊。

“……這也無可奈何啊。”樂韶歌便也含蓄的替自己開釋一句,“但,若這位貴人是知音之人,至少能聽出這是在向他示好吧。”

樂正公子輕輕一笑,“嗯。所以貴人便問,他唱的是什麽。便有人為她解答——”

這是樂韶歌失憶後頭一次聽樂正公子吹笛子,可她知道他吹得很好,因此只是欣賞,聽後卻並沒有特別的新奇。但當此刻她意識到樂正公子可能要唱歌了,心中立刻便激動起來,她於是知道——恐怕失憶之前她都沒聽過樂正公子唱歌。

見樂正公子似在等待……也似是在遲疑要說還是要唱。樂韶歌於是立刻架琴起音,奏響了適才樂正公子所奏之曲。

樂正公子似有片刻無語——然而見到她期待的、興奮的敦促目光,到底還是無奈了。

他便凝視著樂韶歌的眼睛,輕輕唱道,“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有那麽短暫的片刻,樂韶歌什麽也說不出來。

……樂正公子或許算不上一個好的歌者,她想。

他能隨心所欲的控制樂器,抒發各種各樣的感受。可他似乎無法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聲音——這並不是說他唱得不好聽,事實上他唱得過於好聽了,那嗓音空靈宛若天籟,可不經聽覺直擊人心,當他唱歌時行雲水流都靜止了。可他依舊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聲音的。

他唱得不像是一個對著華舟之上的王子一見心悅,於是就敢抱著船楫在眾目睽睽之下趁機向他求愛的船女——當然,不像才是對的,畢竟樂正公子將那曲子改編了。就他所吹奏的曲調來看,他想表達的應當是一個格調很高的淡然君子在含蓄的抒發自己的感情——是那種希望對方領悟、但對方不懂且也不急的,豁達而成熟的感情。

可當他唱出來時,分明就是個孤傲卻又忐忑的少年,在向一個你永遠猜不到她有多隨心所欲、不聽人言的驕橫……公主?坦白內心。渴望、不安、任人宰割。用那麽空靈的聲音唱出來,任是誰都該動容了。

可這顯然不是樂正公子想表達的——他幾乎在唱完第一句時便露出了懊惱的表情,這懊惱令他越唱便越控制不好聲音。

那歌中的少年於是越發栩栩如生,生動得令樂韶歌懷疑自己似乎真認得這麽一個人。當她這麽懷疑時,心口有一瞬間仿佛被什麽給揪住了,思緒也隨之壅塞。她在一片空茫中捕捉到誰的影子,當她看到那身影時,她感到了痛苦和懊悔——這是失憶之後,她頭一次被什麽感受從自在無憂中曳住,令她想回頭去看一看,是誰令她駐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