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陰雲密布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二十)(第2/3頁)

巨大的破片徑直將弓手的軀體就這麽蠻不講理的直接砸穿,暴戾的力量兇狠的撕裂了肌肉。

再砸碎了骨骼,最後“啪嚓~”一下噴濺成了漫天的腥血。

“啊~~”淒厲的嚎叫聲響徹在弓手人群中,整個大地被染成了一片猩紅。

城墻上的占婆弓手們趁機站起來,對著下面的安南軍卒便是“嗡嗡嗡……”的拉動了弓弦。

無數的羽箭如同雨點一般飛濺下來,所有暴露在城墻下的軍卒們發出了絕望的嘶吼。

“撲撲撲……”就是這一個瞬間,成片的安南軍卒如同麥子一樣被割倒。

安南軍卒們動搖了,他們猶豫了。

這樣高強度的廝殺已經讓他們心生恐懼,他們到底是人。

出現這樣的情況並不意外,因為即便是現代軍隊出現30%的傷亡亦會出現動搖甚至崩潰。

為何軍隊作戰中,都是一觸不破則走?!

原因就在於,如果沒有一次性拿下而傷亡卻不斷出現的話軍伍自己就會崩潰。

不如撤下去重整,讓第二波發動進攻。

亦或是撤下去修整之後,再鼓舞士氣、調整策略發動進攻。

這方面,美利堅有做過統計。

在《前線空中打擊效果評估:連級部隊傷亡率,被壓制與作戰效能之間的關系》中,他們有做過圖表。

其中當隊伍的傷亡率達到30%的時候,剩余的70%會幾近崩潰狀態。

或是沒有配合的亂打一氣,亦或是消極戰鬥躲避甚至潰逃。

而《西方的戰爭藝術》記載的拿破侖時期排槍對戰中,勝利者法軍傷亡約10%。

失敗者奧地利傷亡大約在17%,排槍時代相較來說軍隊更加職業化、訓練協調性更高。

即便是如此,當超過了10%的傷亡後陣線都會顯得岌岌可危。

其實不僅是在西方,在東方的我們更早的發現了戰損率的影響。

《孫子兵法·謀攻篇》就提到:

“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

孫子亦認為,如果攻城方損失了三分之一都沒有拿下城池。

這便是“攻之災”的降臨,而這個提法則暗合了美軍的統計。

在美軍的統計中,42場他們處於攻擊方的戰役中戰損20%還能獲勝的僅9場。

可傷亡率達到30%還能取勝的,僅僅是2場。

傷亡率達到了50%還能取勝的……連一場都沒有。

作為守方的情況下,45場戰役中20%傷亡率還能取得勝利的略高。有十五場。

30%的達到了6場,但到了50%的傷亡率依舊一樣——連一場都沒有。

安南軍此時的戰損已經破了萬人,這其中包括了小部分陣亡和大部分的受傷。

畢竟他們中只有少數的將校及他們的親兵,才能算是職業軍人。

更多的是農兵,平日裏的主要工作是耕作。

每十日能操練一次,那都是了不得的事情了。

這樣的情況下,指望他們有死戰之心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當大量的袍澤翻倒在城墻下,無數的腥血、被炸開的殘肢碎肉四處飛濺。

那些同袍被烈焰吞噬後飄散在空氣中油脂的膩味兒,都讓他們幾近崩潰!

他們說的好聽就叫“農兵”,其實說白了就是偶爾鍛煉一下的農民。

耕地才是他們最擅長的,讓打個順風仗還勉強。

打這種惡仗,當前面能打的將校親兵們損失泰半後他們就要崩潰了。

“壓上去!!”

終於,在遠遠的城寨處黎仁孝下達了最後的命令。

說完他便轉身要下寨墻,下面已經有一千余騎、最後的近兩萬精銳準備突襲了。

便是這個時候,他似乎感覺到了一束目光戲謔的看了過來。

同時感覺到臉上有些發燙,他停住了腳步緩緩的轉頭望去。

卻見得遠遠的一叢樹林子裏,一門門黑色的怪異火炮被推了出來。

隨著火炮一同出來的,還有兩側“隆隆隆……”踏出的騎兵。

明軍!這是大明的軍隊!他們是什麽時候到這裏的?!他們是怎麽到這裏的?!

黎仁孝心中頓時一股寒意湧上,直覺告訴他現在必須要馬上離開!

離開這裏、甚至離開占婆,越遠越好!

“敵襲!!”

淒厲的吼叫聲在硬盤中響起,然而這一切似乎都晚了……

“嗵嗵嗵……”

猛然間爆炸聲響徹在舊港城外的上空,數十門火炮同時轟鳴甚至將戰場上一切的聲音都壓了下去!

那些在舊港城墻下廝殺的安南軍卒們,愣愣的看著遠處噴薄的硝煙。

“啾~啾~啾~~”

錐形的炮彈在火藥瞬間點燃之下,承受了巨大的能量順著膛線飛旋出來。

它們旋轉著撕裂了空氣,它們的身軀在撕裂空氣中被灼燒的通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