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焚香(三)(第2/3頁)

“成,我是惡人。”易天行微笑道:“我看四周三十六羅漢,均未證阿羅漢果,更不是大羅漢弟子,未脫三界之苦。你們與我交手,一絲勝算也無。”他話鋒一轉:“雖然我師出須彌山,但諸位羅漢一定也知曉,我那師傅與佛祖之間瓜葛。細細算來,我與大勢至菩薩動過手,但與你們凈土宗並無解不開的仇怨。”

他很誠懇地一合什道:“弟子只是想來須彌山遊歷一番,看看師傅當年呆過的地方,體會一下佛祖的遺息,以助自身修為。阿彌陀佛座前尊貴羅漢,應於凈土修法凈身,何必前來與我糾纏?”

他看天上那數十尊羅漢各自微微一動,知道對方的想法,緊接著微笑道:“來日前,曾殺過善功德佛,今日又殺那位金身羅漢,均為我之罪業,但阿彌陀佛嘗言,一往凈土,便皈凈土。大勢菩薩當初化身印光大師,亦嘗言世間善居士攜業往生之語。若我之罪業,需要諸位阿羅漢打救,那落得個赤條條魂魄,一縷臭魂投入凈土之中,泯然不知事,與大勢至菩薩教化,倒有了沖突。”

易天行合什蓮花座,贊嘆道:“凈土法門其大無外,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九界眾生舍此則無以圓成佛道,十方諸佛離此則無以普渡群迷。”

這段話純屬放屁,又是馬屁,大勢至菩薩在人間化身印光大師道出此偈,勸化梅嶺血僧,渡化世人時所說的攜業往生,根本不是他這個意思。

但易天行這人就是喜歡瞎辯,意思便是說,若你們殺了我,那就等於除了我的罪業,如果一應業力需要外力清除,那修行者如何需要自行攜業往生赴凈土。

歸根結底一句話:咱們沒啥大仇,別打了,至於我殺了的那一佛一羅漢,就算白殺了。

“世間無恥之人眾多,但似童子今世這般厚顏的,倒也找不出第二人來。”雲海之中,有個聲音在輕輕嘆息。

“過獎過獎。”易天行苦著臉應道,暗底裏卻在猜忖著,這個隱在雲後的大人物,不知道是哪尊菩薩。

雲後不是大勢至。

大勢至菩薩最喜歡清凈獨行,如果是他前來對付易天行,依他的性情和恐怖實力,斷沒有擺出一個羅漢陣的可能。

當易天行在瞎辯拖延時間的時候,悟能一直眯著那雙桃花眼,盯著天上一直飛舞的法器。

先前易天行滅羅漢時,勢若驚雷,但那法器竟然能後發先至,可以想見操控這法器的一定是個厲害人物。悟能用自己看家的九齒釘耙與對方砸了一下,不料沒占得半分便宜,倒覺得肩膀有些酸痛。

是以悟能一直小意地注視著那法器。

那個法器在天上緩緩飄浮著,是一座精美的如意寶珠,珠下有座,上是鏤空銀絲,銀絲成弧,弧下為圓融一佛珠。

整尊如意寶珠在天上散著淡淡光毫,流光斂彩。

……

……

“並非過獎。”與易天行對話的那個聲音悠悠說道:“修佛之人,講究心寂,對於生死之事,何需在意?若非童子身上負著別椿罪業,我這便讓你離去又如何?”

易天行眉頭一皺,嘆息道:“既然不是因為我殺佛殺羅漢的事情來找我麻煩,那自然是小五的事情了。”他苦笑道:“當時也是沖動了些,把玉帝的女兒殺了,天庭自然不會輕易放過我。”

那個聲音與易天行都在說謊,二人心知肚明,凈土之所以要阻止他這次天界之行,全是因為一個人:那個一般被我們稱為唐僧的旃檀功德佛。

找到這位佛,便有可能救出鬥戰勝佛,鬥戰勝佛出舍,便有可能為須彌山出氣(雖然猴子可能最不爽的還是佛祖,但畢竟當年山上那些相熟的羅漢菩薩全被流放到人間了,總歸是有些火氣的)。

如此一來,阿彌陀佛就會很頭痛,不見了的如來佛也可能被整理出某個說法。

總之,這就是幾個佛爺之間的一档子亂事兒。

雲中那個聲音不敢說破,易天行也不敢說破,修行之人,對真佛的敬懼心還是有點,而且這個亂事兒的層次確實太高了些。

※※※

須彌山依然被緩緩流轉的七座金山包圍著,山與山之間,是一大片雲,雲集為海。

須彌山頂也有雲,潔白雲朵看著十分聖潔。

雲上有數十位大羅漢,小羅漢,散著清光,現著神通,靜坐不語。

最上方那朵雲裏不知是誰,但和易天行對話的那個聲音便是一直從那朵雲中傳出。

緩緩地,有一只手臂從雲中伸了出來,那手臂白皙如玉,但皮膚的表面卻覆著一層淡淡的淺紅色,看上去就像是白玉的表面被丹青高手塗了遍朱砂,雖然視覺效果很怪異,但出奇地讓觀者沒有什麽異樣的惡感,反而覺得無比聖潔。

易天行一手拄著拐杖,微眯著眼看著那只手臂,目不轉睛,他十分好奇這只手臂的主人究竟是哪尊大羅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