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五十六章 鋒芒之爭!(第2/2頁)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知大限已至,特臨終托命異域王王沖,一來代朕輔國,輔佐太子李亨,鎮牧九州,二來防東北隱患,日後平之。

安東大都護安軋犖山頭生反骨,暗藏禍心,朕去之後,必定假朕名義,作亂造反,今留遺詔一封,以正天下,特命異域王王沖代朕誅之。

欽此。”

王沖念完聖旨,唰的一收,將聖旨折起,同時居高臨下,俯看著遠處的安祿山冷冷道。

“這封遺詔已由太師、太傅、禮部以及吏部官員共同審閱,準確無誤。安祿山,既然你對聖皇忠心耿耿,又無圖謀造反之意,那便自戕於此,你向天下和先皇證明,你安祿山並無反意。”

王沖神情淡漠,那洪亮的聲音有如洪鐘大呂,震徹雲霄,響徹整個戰場。

而對面,聽到這番話,安祿山、高尚等人心中劇震,紛紛變了臉色,就連烏蘇米斯可汗等人也是如此。

誰能想到,王沖竟然還有如此一招。

先皇遺詔!

眾人之前聽都沒有聽到過這封遺詔,而王沖把它拿在手中至少有數月,但半點風聲都沒有露出,顯然早就準備用這封遺詔對付安祿山。

安祿山的討伐檄文,假借先皇名義,本來是想師出有名,同時證明自己對先皇的忠心,打擊對方士氣,卻沒有想到竟然作繭自縛。

此時此刻,再看城頭上的王沖,安祿山心中終於產生一絲慌亂。

這一刹,他終於明白自己射出那封討伐檄文之後,王沖為什麽一直不急不躁,任由他表演,而且嘴角還透出那種淡然輕笑了。

“怎麽會是這樣?!”

安祿山表面看似鎮定,但實際上一雙拳頭捏得哢哢作響,心中也早就是憤怒無比。

他和先皇只不過見過一面,而且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先皇應該也沒有看出什麽,否則他絕不可能從萬國盛宴上安然離去。

但是安祿山怎麽都沒有料到,先皇竟然留下這樣的後手。

刹那間,四面八方,所有人紛紛望向自己,現在的形勢顯然對他極為不利。

“太好了!”

而大唐那邊,郭子儀、孫知命、陳不讓等人心中一直繃得緊緊的,此時見到王沖突出奇招,令安祿山陷於不義,心中頓時長長舒了一口氣,振奮不已。

前方,王忠嗣和阿不思一動不動,嘴角也露出一絲笑容。

王沖是天下公認的兵聖,地位和實力遠在諸國大將之上,安祿山竟然想在他面前玩弄攻心之術,賣弄手段,簡直是自取其辱!

而遠處,高尚看到這一幕,也是心中一凜。

他從不會小瞧王沖這位大唐“兵聖”,只是王沖的手段遠比他想像的還要厲害得多。從目前來看,己方的所有舉動全部都在對方的預料之中。

他甚至連先皇的遺詔都準備好了。

這樣一來,那封討伐檄文就等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王沖唇槍舌劍,手段極多,安祿山明顯不是他的對手,這種情況下,速戰速決,轉而兩軍交戰,直接攻伐才是最好的手段。

現在唯一有利的是,安祿山一直是用唐語和王沖交談,而且幽州軍以胡人為主,王沖那封先皇遺詔聽懂的人有限,對胡人的影響就更加有限。

——這一切,都是高尚事先考慮過的。

“王沖,你和李亨沆瀣一氣,居然連太傅和朝廷都收買了,你以為我會相信你嗎?”

安祿山也色厲內茬,厲聲叫道,他在這個時候也有些慌亂。

“主公,不宜再和他口頭相爭,兩軍對壘,速戰速決!”

高尚上前兩步,低聲提醒道。

不過,高尚還是遠遠低估了王沖。

安祿山班門弄斧,居然在他面前發射“討伐檄文”,難道忘了,兵儒之爭,他憑借一己之力,以一敵萬,媲敵天下群儒,攪得儒家一片混亂,連朱子都驚動了。

安祿山以為他鬥得過自己?

這一場“攻心之戰”,雖然是由安祿山發起,但是一旦開始,可就由不得他了。

什麽時候停,還得他說了算。

“安祿山,信不信都由你,本王毫不在意!”

王沖淡淡道,那宏亮的聲音在天地間響起:

“不過來而不往非禮也,我也送你個‘禮物’。你看看這是誰?”

王沖說完這句話,回過身來,朝著身後打了個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