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絕世鑄劍天才(第2/2頁)

可是再看陸不棄,直到司空韋典成功把劍柄長一尺,劍身長四尺,寬約九寸的玄鐵闊劍的坯子完工,他才開始鑄型。

而且從司空念的口型中,司空韋典一種看明白了,一百零三次疊打,在這方面他就明顯輸了一籌。不過沒有到最後結果,司空韋典依然不相信他們之間差距會這麽大,在他看來,陸不棄很有可能是為了勝利而透支體力,如果陸不棄因為體力不支而鑄型不成功,那麽陸不棄這就是一次失敗的鍛造。

或許有人會說,什麽體力不支,這次沒打造完,休息會下次再打。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在這個世界上,主流的武器之所以會以疊打次數多少來大概評定優良,就是因為大部分金屬都可以通過疊打來加強密度和強度。

可是這種加強是通過外力短時間內強加上去的,如果不能在連續的時間段裏鍛造鑄型淬火成功,也就白忙活了。因為淬火的時機對武器的強度影響非常大,而且一旦停頓的時間過多,那麽許多疊打的效果就會迅速消失。

更關鍵的是,這種疊打對於鍛造頻率認知度相當高,如果是幾個不同的工匠輪流來打造,最大的可能就是打造出滿是裂縫的武器裝備,除非這幾個工匠是心意相通的人,否則多人合作,是不能運用在疊打技術上的。

因此,掌握疊打技藝是一個鐵匠的基本,而一個成熟的鐵匠,更要懂得保留好充分的體力。因為除了最耗費時間的疊打外,余後還有技術含量非常高、極其耗費精力的小錘鑄型,再有淬火和回火等等步驟。如果執拗於疊打的次數而透支體力,那麽鑄型不能成功,做出一件半成品來也是惘然。

就像司空韋典,他就把握得很好,當回火完成後,他的體力也所剩無幾了。而玄鐵闊劍也就算是基本完成了,畢竟拋光、打磨和開鋒之類的事都可以稍後再做。

可是隨著司空韋典當成一個局外人來看陸不棄的時候,他卻突然發現,他在這方面確實跟陸不棄有著不小差距。

尤其是當看到了陸不棄從大錘換上小錘,朝赤紅的長形玄鐵上砸出第一錘時,那烘爐原本一直沖天的火舌竟然向他傾倒了過去,就如同風吹過的麥浪。

“嘶……”司空韋典倒吸了一口涼氣。

當陸不棄第二錘再砸下,那火舌再次傾倒了過去,熱浪將陸不棄的身型蒸騰的有些模糊時,司空韋典突然仰天長嘆:“絕世鑄劍天才,無人能出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