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小肥麽麽噠(第2/3頁)

陳廷敬琢磨一會兒,也出班奏道:“‘自明年起,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此舉大善也。

大清國的人口不怕多,但是怕乍然多起來不好管理。臣記得,當年,年遐齡大人在湖南任巡撫,面對湖南亂象,曾經采取類似明朝張居正‘一條鞭法’改革措施。”

因為去年湖南苗人動亂牽連其中,降一級留任剛剛調回京的年遐齡,趕緊出來奏道:“此事臣不敢擔功。”

“康熙三十八年,臣建言湖廣武昌、漢陽、黃州、安陸、德安、荊州、襄陽……以地丁征收稅銀,部議允準。是皇上仁慈,同僚們的支持。”

“大清稅賦,承自晚明,繁雜亂。臣也喜歡直接采用‘一條鞭法’,合起所有稅賦統一征收,廢除人頭稅大興人口——臣認為,當下最關鍵的是,應對明年或者後年,百姓對水利、道路的需求。”

皇上點頭:“老百姓種地的熱情高漲一大截。水利、道路迫在眉睫。人吃飽肚子,就要出去遛一遛,就要出門做工,道路、水利、作坊、學院……水渠河道、灌溉、施肥……”

“朕記得,上次吩咐下去,國子監開辦匠人、數學功課,另興辦其他學院學習其他知識,進展如何?”

工部尚書出來:“回皇上問話,進展十分好。國子監學院擴建已然完成,另外兩個學院也選址完畢,即將動工。”

國子監祭酒出來:“回皇上問話:並不十分好。除了一些家學淵源個人興趣之外,其余的學子們普遍的熱情不高。臣認為,可能等到今年科考過去之後,學子們才會重視起來。”

皇上表示明白:“工部、畫院、翰林院……配合梅文鼎先生編輯《數理精蘊》。胤祉?”

“兒臣在。”

“你負責成立編撰機構,廣收天下人才,樂理一部《律呂正義》、天文一部《歷象考成》、數學一部《數理精蘊》,作為學子教材,也作為大清歷年學術總結以傳天下人。”

“兒臣遵旨。”

皇上面容嚴肅,眼神裏帶著一種任何人反對的壓力:“貫徹中西之異同,而辨訂古今之長短。大清要興修水利,要修橋鋪路,要大興學院……大清的技藝水平要起來,望諸位謹記於心。”

“……臣等遵旨。”

*

得嘞,誰也別爭了。什麽滿官漢官旗人包衣平民……他們不都是文武之臣?現在皇上要用匠藝之人,誰不知道,那前朝,大字不識的匠人一度受到重用,都做到工部尚書!

一個個,淹頭搭腦的,不樂意。可又無可奈何。

阿靈阿回到家裏,直接吩咐:“召集家族裏所有的兒郎們,老爺有話說。”

揆敘回到家裏,細細思量納蘭家宗族和自己的不和睦,可到底是不能狠心不管,擡腳去找宗族族老們商議。

陳廷敬回到家裏,麻利地給山西老家寫信,那意思,老百姓眼看要吃飽肚子裏,水利要起來,道路、學院也要起來,山西的父老鄉親們,生意來了,快點準備起來。

年遐齡回到家裏,找來大兒子:“為父知道你向來喜歡鉆研西洋數學,為父之前打壓你也是迫不得已。現在你的機會來了,為父給你在三皇子那裏報名,你可要好好珍惜機會。”

一個個的,都聰明精明著,不就是技藝嗎?學起來,就算他們比那些匠人世家出身的差,那也差不到哪裏去。

皇上面對臣子們的舉動,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有那頑固不化的,上折子,痛哭流涕的什麽“儒學乃國家根本,匠藝為末,匠人卑賤,商人逐利……”皇上也一概不管。

奈何朝野上下的士人文人那是真都有了危機感。文人代表之一,梅文鼎正愁小殿下南下他要不要跟著,接到編書的任務,又開心又焦躁,收到好友們傳來的消息,更著急。

梅文鼎跪在皇上跟前,那是拿命死諫:“皇上,臣的這點兒學識,對比小殿下,那是微不足道,皇上信重,臣肝腦塗地不負所托。臣只求,小殿下能多教導臣一二。

小殿下年齡小,聰明,領悟力高,也沒有臣等這些老人的經驗束縛。可是小殿下的優點,也是臣最擔心的一點。自古以來,除了無能昏君之外,還有有能暴君……”

皇上那個氣。

克制脾氣聽他說話,深呼吸深呼吸。

“梅文鼎,你是一個學者,你是一個文人。你知道治理一個國家需要什麽嗎?儒家天天喊著道德教化人,可人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有愛恨厭憎。人若都安分守己,那這天下的衙門國家都可以取消了。”

“你說那伊麗莎白一世借助海盜打贏西班牙,給予海盜們合法劫掠的證書,是不仁義,是強盜之舉。可是對於朕來說,伊麗莎白一世頂著萬世罵名,於英吉利臣民是最好的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