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麽麽噠(第2/2頁)

皇太後看看自己的重孫兒,到底是沒要他們的性命。皇上匆匆趕來,嚇得一身冷汗。

“皇額涅,有沒有嚇到?”皇上擔憂地看著皇太後,生怕皇太後受到刺激。皇太後微微笑:“我很好。皇帝不用擔心。弘星也很好。太子妃嚇到了,需要休息。”

“好好。太子妃,你抱著弘星去休息。”這個時候皇上也不敢要弘星離開太子妃,更不想弘星看到這一地的殘肢斷臂血流成河,親自扶著皇太後上馬車。

弘星、皇太後、太子妃一輛大馬車,皇太後還是往常的模樣,好似今天就是和平時一樣,聽說這個寺廟在當地很有名,來上個香一般。

弘星乖乖地窩在他額涅的懷裏,一動不動地給他額涅抱著,抱著他額涅。

太子妃上來馬車,還是不敢撒手自己的兒子,好似那是她的全部。她聽著馬車輪子和馬蹄子的聲音,知道他們漸漸遠離兜率寺,心裏卻是更不安。

剛剛的一幕一幕都不停地在她的腦袋裏回放。

一向性情柔和,和漢人大家閨秀一般嫻靜的太子妃,以往就是哪個宮人犯錯打板子也有慎刑司動手,哪有這樣直面死亡的場面?

還是一場沒有對錯只有廝殺的血淋淋。她默默告訴自己,勝者為王敗者不光為寇還是人頭落地。

她必須強大。

這是一場延續千年的爭鬥,從當年大秦二世而亡,大漢和匈奴的戰爭,大唐和突厥的戰爭……到現在,大清終於一統關內關外,她只告訴自己,這和她有什麽關系那?她只是一個母親。

她只要她的孩子安康無憂。

她看一眼皇太後,發現皇太後還是滿身慈祥,一臉和藹,還是那個吃齋念佛的皇太後。

她思考皇太後的話語,一個字一個字地琢磨,恍惚間突然間,好似真正地明白了,很多很多事情。

蒙古和女真的關系,大清和蒙古的關系,皇上和皇太後之間的“母子親情”,當年皇上拒絕皇太後撫養太子殿下的一番心思,太子殿下在家庭方面失於教導犯下的錯誤……

還有大清、蒙古、江南、關內、關外……還有滿、漢、蒙、回、藏、苗……

太子妃緊緊地抱緊懷裏白白胖胖的兒子,眼睛定定地看向虛空,面色堅毅。

她感覺自己渾身都是力量。

不管大清的未來如何,她兒子的將來,一定沒有任何遺憾,一定不會去經歷這些,一定會一生和順,安康無憂,一定會……

太子妃沉浸在她的心思裏,弘星擔心他額涅,皇太後將太子妃的表現看在眼裏,眉心一緊,隨即松開。

誰說她們,她,或者她的姑姑,她的姑祖母,她的兒媳婦,她的孫媳婦,一定要背負這些沉重的國家興亡?皇太後默默地轉動手裏的佛珠,只覺得,太子妃一心為了她的兒子好,也挺好。

真的挺好。

總比她的姑祖母和先皇鬧得不可開交,要好。皇太後眼睛半閉著,手裏的佛珠串兒無聲的轉動。

夜色深沉,南京的秦淮河上又起來鶯歌燕舞。皇上聽說太子妃情緒穩定,乖孫兒也睡覺了,帶著幾個人遊玩秦淮河,難免感嘆萬千。

南京人裹在一代代朝代更替裏,可是南京的一磚一瓦就和這天上日月一般,無聲地沉默。月光下波光粼粼的秦淮河緩緩流淌,見證天下興亡、朝代更替,風流韻事總是一樁接一樁。

皇上哈哈哈哈笑,就感覺,在這裏,這上下幾千年的所有的歷史硝煙,都只是那一抹艷色的背景。

這不,百年亂世,明滅大清入關,秦淮河上的人們也只掛念他們的“秦淮八艷”的故事。

這不,前朝的朱三太子原來在南京出家,前朝的朱三太子在兜率寺行刺皇太後,被誅殺,這裏依舊是歌舞升平,仿若從來不為塵世煩惱。

皇上笑完忍不住又搖頭,順著秦淮河兩岸,喧鬧叫賣的攤販小路慢慢踱步,遇到好玩的好看的,就賣下來準備回去哄乖孫兒。

陳廷敬、江寧將軍赫裏、兩江總督瓜爾佳氏的陶岱、江寧織造年羹堯……等等人都不敢吱聲,默默跟著後頭。

擔心一家人去南京的人的皇子們,發現留言給皇太後、太子妃、弘星都沒有回復,老五和老七又忙碌沒有時間說話,憋不住打給他們的汗阿瑪。

皇上聽到袖筒裏的“嘟嘟”呼叫聲,走到一個僻靜地兒,有幾個大臣幫忙擋住路人視線,掏出來對講機一看,好嘛,七八個兒子都發來留言打來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