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小肥麽麽噠(第2/3頁)

皇太後一點兒也沒有南方人在罵北方人應有的“自覺”,就覺得這些南方人怎麽這麽多促狹鬼:“聽聽,這是罵北方人趕騾車,穿大棉襖,吃大蔥大蒜,一開口就是歪腔?”

太子妃附和:“罵北方人是其次,孫媳聽說,重點是罵河南人。那書本上說,諸子百家在學術和政見上百花爭鳴,但對於嘲笑宋國人卻共享默契。宋國人,就在河南境內。”

大福晉樂哈哈地笑:“這我想起來了,宋國的鄰居鄭國也遭殃,‘買櫝還珠’‘鄭人買履’‘蔔妻為褲’……罵的都是鄭國人。”

三福晉在眾位福晉中學問最深,樂哈哈地笑:“有原因的。宋國是商朝後裔,而春秋諸侯多為周朝的王室宗親,或者是滅商的功臣。自然地,都喜歡歧視宋國人一把。”

皇太後笑著搖頭:“那先秦諸子不都是聖人嗎?”

八福晉快人快語:“皇太後,聖人也是人。”

皇太後就樂哈哈地笑:“說得對。”

這個時候曲子唱到:“……哪裏有蘭陵美酒郁金香?頭上發髻高尺二,蠻娘。哪裏有高髻雲鬟宮樣妝?行雲行雨在何方?土炕。哪裏有鴛鴦夜宿銷金帳?五錢一兩等頭昂,便忘。哪裏有嫁得劉郎勝阮郎?……”

皇太後忍不住就好奇了:“南方人為何要罵北方人?”

四福晉笑眯眯的回答:“皇太後,我聽說,這南北互罵由來已久。歷來就這樣。”

五福晉跟上:“對頭對頭。東夷西戎南蠻北狄,中間就是河南那塊地方,河南被罵的最慘。”

七福晉樂哈哈地笑:“我記得有個典故,說北宋的時候,開國所用將相皆北人。那宋太~祖還刻石禁曰:‘後世子孫無用南士作相、內臣主兵。’”

“就那位大能人,寇準,見到十四歲的小神童晏殊,就一句‘江外人’。還有那次,南方人蕭貫和山東人蔡齊同為狀元候選人,宋真宗偏向儀狀秀偉,舉止端重的蔡齊,寇準就吹耳旁風:‘南方下國人,不宜冠多士。’”

皇太後有點愣怔:“就這樣定了下來?”

七福晉重重點頭:“就這樣定了下來。寇準出來大殿後,還跟同僚炫耀說:‘又與中原奪得一狀元!’”

皇太後不敢相信這國家大事選取人才,就這麽“直接”。皇太後看向弘昱,弘昱作為在座最大的小皇孫,“嚴肅”著臉站出來:“烏庫瑪麽,這典故記在《續資治通鑒長編》。宋朝時期,還有一個典故。

王安石主張變法,司馬光反對。司馬光上奏宋神宗說:‘閩人狡險,楚人輕易,今二相皆閩人,二參政皆楚人,必將援引鄉黨之士,充塞朝廷,風俗何以更得淳厚?’王安石是江西人,司馬光是山西人。”

皇太後登時笑出來:“那老西兒還有這說法兒?”皇太後的記憶裏,山西人一直是被群嘲的對象,“這國家改革大事,豈能用出生地方攻擊?”

弘晟樂哈哈地笑:“烏庫瑪麽,不光是這些人,那史官也一樣。《史記·陳杞世家》說:杞國太微小,事跡不值得記載。”

其他人都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兒,皇太後樂哈哈地搖頭也笑。唯有弘星不大明白。

弘星看看這個,看看那個,大眼睛裏全是小問號。

弘暉笑著解釋:“小國寡民,就是被罵的理由。強國、大國之民,外人不太敢公開譏諷嘲笑,最多背後嚼嚼舌根子。史官們也一樣,寫大國的時候最多用一個春秋筆法,挑著、撿著寫。”

弘星的問題更多:“弘暉哥哥,那史書上的事情,都是假的嗎?”

弘曙眉頭緊皺:“真真假假。說不清楚。

比如宋朝的史書上都寫的簡潔直白,北方人是:質樸忠直、勁悍忠勇、勤稼穡……南方人,善進取,急圖利,而奇技之巧出焉;民性輕悍;俗習驕脆;驕奢好侈;民最喜訟,號難治;姓名顛倒,不知禮法……

比如前朝皇帝朱棣要遷都北方,要‘天子守國門’,南方人都說‘守門的是家丁,不是皇帝。’”

!!!

一個個的,都在心裏琢磨,當年南宋一直沒有興兵北攻,是不是和南方人的情緒有關?

再比如那當年那朱棣要遷都,估計是因為朱棣的“真假”蒙古人血統,或者說根基在北方有關?南方人就是不服氣他“北方人”的奪位之舉?

哎呦呦,八卦真多。

聖人也是人,皇帝也是人啊。好吧,他們也是人啊哈哈哈哈。

皇太後和孫媳婦們一排,皇孫女們一排,皇孫一排,齊齊露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八卦模樣——弘星——更迷糊了。

弘星看看哥哥們,哥哥們示意親愛的弘星弟弟:大人的世界我們不懂,反正大人這麽笑,我們也這麽笑就是。

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