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小肥麽麽噠(第2/3頁)

兩種袍服不系腰帶,與常見的蒙古袍樣式相比,別富韻致。冬天的時候男女均頭戴尖頂紅纓皮毛帽,腳蹬毛靴,身著皮袍或長裙。男子腰束綢帶,女子則在長袍之外再罩一件皮、棉坎肩。

他們勤勞豪爽,樸實無華,還喜歡唱歌跳舞、熱情好客。有空閑的時候不管男女都在家裏做手工,服飾的艷麗、藝術性、高超、精湛的剪裁、縫制的技術……都有其獨到之處。

人們熱情地笑著,邀請關內來的商人們,沙俄商人們去家裏一起喝酒,跳舞,這是一個雪花中都洋溢著熱情,一個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地方。

這裏,將是大清的地盤。

皇上想起乖孫兒說的“日本人也有自己的文化”,對於這裏的文化,當然更不打算幹涉。

晚上的時候,皇上領著孫子們去一家成親人家喝酒。親朋好友、村鄰們在蒙古包外的毛氈上圍圈坐定,年長的歌手舉杯祝福,年輕的燃起篝火,一邊用高亢動聽的歌聲送去祝福,一邊圍著火堆翩翩起舞。

弘星和哥哥們也跳啊,嘿啊嘿啊,吼啊吼啊,和當地的孩子們一起摔跤、搶喜錢,五歲的小娃娃穿的圓滾滾的,不一會兒玩出來一身汗。

“瑪法,弘星要穿起來做串兒。”

“好。”

大清的銅錢和沙俄的金銀幣到了這裏,變成一種裝飾,小兒郎們就喜歡串起來掛胸前,帖帽子上亮閃閃,弘星自然更喜歡。

弘星的帽子上各種珠寶熠熠閃光,比那雪山的冰雪還亮。

給完禮金,吃完一頓當地手擀面和烤面包,弘星最喜歡的一樣,用羊肉、羊下水和草原上野菜做餡的“布裏亞特包子”一連吃了三個,還去看看新娘子。

盛妝的新娘雍容華貴,艷麗中透出幾分聖潔。新娘子頭戴圓筒帽,帽子上的金銀珠寶閃著光;腳上的高筒靴烏黑發亮;袍肩密褶聳起,腰部纖瘦,裙擺四散,猶如孔雀彩屏半開……

弘星抱著新娘子親一口,用當地話大喊:“新娘子姐姐漂亮,永遠閃亮。”樂得新娘子哈哈哈哈笑,抱著他親了又親。

周圍的人也哈哈哈大笑,外頭的人也都哈哈哈大笑,齊齊誇贊三老爺的孫子好,和貝爾加湖一樣閃亮。

皇上樂呵呵地笑,乖孫兒在這裏玩的“樂不思蜀”,也挺好。

皇上琢磨著乖孫兒回京後就剃頭,正式進學的事兒,現在自然不想約束他。

康熙四十三年的春節和元宵在貝爾加湖過,別有一番滋味兒,各個蒙古包上方飄揚著各種彩條,喜氣洋洋。

康熙四十四年一月二十,皇上領著孫子們南下,這次不走喀爾喀的商路,繞到漠南漠西挨邊的巴林部落去看三公主。

正好是三公主的太婆婆,固倫淑慧長公主的三周年祭祀,弘星和瑪法一起拜祭固倫淑慧長公主。

固倫淑慧長公主,是皇上的親姑姑,先皇一母同胞的親姐姐。弘星聽著當地牧民講述兩位公主來到這裏後做的事情,感恩的心情,小胖臉嚴肅。

弘星最大的感受是,一代代的蒙古女子嫁到大清,一代代的大清公主郡主嫁到蒙古。

而她們,都默默無聞。

即使三姑姑沒有和六姑姑一樣權傾一方,她也盡可能地給當地人做事情,修橋鋪路、找醫問藥、親善每一個人……

弘星不明白。

“瑪法,為什麽男子可以封侯拜相,女子不可以?瑪法,其他國家的公主都可以做國王。”

親親瑪法心頭一哽,捏捏乖孫兒的小胖臉,嘴巴動動,還是不知道說啥好。

皇上連一個固倫公主都不給冊封,乖孫兒還要什麽“封侯拜相,公主繼承皇位……”

皇上虎著臉:“各個國家有各個國家的不同規矩。幾千年形成下來,自然有其道理。”

弘星氣鼓鼓著臉:“瑪法,人都說‘窮則變、變則通’‘樹挪死、人挪活’,瑪法,中原的人和文化,都要變了。”

親親瑪法氣幺。

“還能怎麽變?你看英吉利人和法蘭西人折騰的。路易老爺爺不是給弘星寫信了,這要打壓。”

弘星不服:“路易老爺爺說,那是不對的,但不是說,那就是不對的。弘星已經給路易老爺爺回信。

瑪法,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瑪法要用辯證的思維去看待弘星的問題,不能用‘自有其道理’,要說到底有什麽道理。”

親親瑪法:“!!!”

“瑪法說的就是道理……”一句話卡在喉嚨口,皇上怎麽也說不出來。小孩兒的大眼睛瞪得溜兒圓,氣勢起來,跟這初春草原上的小馬駒似得,皇上又忍不住樂呵。

皇上氣笑了。

“那還有什麽道理?女子要懷孕生子,哪有時間和精力去做其他事情?更不要說長途跋涉做事兒。即使是大草原上,也只有情況最需要的時候才有女子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