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小肥麽麽噠(第2/3頁)

三個人一起帶著對未來的期待,來到裏長的家裏登記。裏長是一位五十多歲的漢軍旗老婆子,她領著女孩子來到裏間,一邊展示自己的大腳,一邊查看女孩子的腳,笑了出來。

“記得,將來可千萬不能裹腳。不要以為裹了再放開也行。不行的。前面來一個裹了一半的,將來啊,也就是比完全裹腳的強一點兒。受大罪了。”

“嗯嗯。嗯嗯。”

小女孩因為她的大腳和官家做派滿臉崇拜,裏長不由地又笑。他們離開的時候,裏長說他們是第五家來登記的,有獎賞。

“一家沒有銀子,罰了五兩;一家有銀子,罰了二十兩……平均下來一人獎勵十兩銀子。鄉裏鄉親的,你們去李家村王家村問問,那幾家的婆娘就要女兒裹腳,家裏窮的,就剩一條命還……”

裏長唏噓感嘆,自認為自己靈活機變,既殺雞儆猴了,又做到賞罰分明。

可是十兩銀子也是大數目啊,村裏人家,十兩銀子夠一大家人大半年的柴米油鹽!

老頭兒不敢要。裏長就說:“就當是朝廷給女娃娃添嫁妝了,皇上和小殿下親口說要給的銀子,多大的榮譽……”一番話說的老頭兒和年輕人,女娃娃一起哭哭笑笑的,特驕傲。

懷揣著銀子回去的時候,看到一輛驢車,拉著一個村子裏剛剛開始裹腳的女孩子來登記,小女孩因為她們臉上的眼淚嚇得臉色發白,年輕人和老頭兒也唏噓不已——

女孩子裹腳一般都有家裏的老年女子負責,親眼看到的驚嚇太大,年輕人忍不住說:“要是不裹腳不影響嫁人,將來你妹妹也不裹腳。”

老頭兒看一眼心軟的大兒子,默默地吸一口煙袋鍋子。

皇上和乖孫兒一起聽人說民間的反應,樂哈哈地笑:“這就是生活。老年人不同意,心腸也硬了,卻又生怕家裏抓不住大機遇翻身;年輕人心軟孝順,小孩子思想沒定型……家、國,都一樣。”

弘星迷瞪眼:“瑪法,是不是過了三代人,思想就換了?”

親親瑪法那個樂呵:“哪有那麽簡單?三代人後,或者裹腳完全沒有了,但是思想……那個根深蒂固的——當然,多多少少會有變化。”

弘星嘴巴張大,合上,大眼睛眯眯地樂呵。

皇上瞧著乖孫兒的小樣兒暗自搖頭——一般人的思想是跟著實際情況變化的,不是隨著時間變化的哦。

弘星一眼看到瑪法的樣子,小腦袋一揚——弘星加油加油。

祖孫兩個“默契”地用晚膳,絲竹聲悠揚。同一時間,一些漢家大臣聚在一起喝酒說話。

陳廷敬說完民間百姓的反應,苦笑連連:“那可不是?皇上、太子、小殿下……就是這樣大國,就是大家庭。”

李光地也苦笑:“我還記得,三藩戰爭起來,中原的亂象還沒結束,再次大亂,很多人逃荒逃命,朝沒有戰爭的地方跑,小腳的女子……只能聽天由命。”

幾個老頭兒要哭不哭要笑不笑的說著話,他們都知道小殿下的意思,他們無法面對的是,這段歷史。

同樣的人口,當一個一口吞的雞腿變成兩口吞的那麽大,的同時,也需要翻倍的勞動力去烹飪這個變大的大雞腿……迫使男子們同意,迫使女子們站出來……

這是一個國家翻天覆地的變化,無關情愛,無關男尊女卑,無關任何禮儀規矩!

湯斌回憶自己做過的事情,不知道是後悔更多,還是愧疚更多:“老夫在地方上為官,雖然修建水利,雖然鼓勵教化建設學院,但也不認同女子出門做事兒……

老夫哪裏稱得上好官。”

一夥兒老頭們都沉默,他們也不是一個好官,他們甚至不是一個好父親。

有不少朝臣進諫皇上取消人頭稅,鼓勵生育……皇上嚴詞拒絕。

皇上不放開人頭稅,大清的人口增加緩慢,但是大清百廢待興,那麽多的活兒需要有人去做……那就需要女子們放開腳站起來做活兒。

熊賜履一口喝完一杯酒,不勝酒力的他面色潮紅,說話也是口齒不清:“小殿下上次生氣說,現在的人口都沒有照顧好,還要放開生育,你們誰養?誰保證他們都有書讀,都吃飽喝足有衣裳穿有房子住?

小殿下堅決不放任人口大肆增長。也好。也好。人多了,人嫌狗憎的,人連狗也不如,要那麽多人口做什麽?糟踐嗎?”

*

漢家多少人口,滿洲多少人口……

為什麽,滿洲就能進關,做了江山?為什麽那?

為什麽大宋的文化那麽興盛,國家那麽富裕,最後卻是那般收場?

為什麽大明會亡了?

為什麽他們要用一顆苦澀自傲的心來到京城,一心要皇上“外王內聖”遵循儒家學說,和先皇一樣堅定地用漢文化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