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大肥肥皇上的尷尬(第2/5頁)

做母親的一面欣慰於孩子的孝順,一邊又忍不住感嘆感嘆:“你們這些小娃娃,就是命好,想當年……哎,等娘老了,留在家裏被人嫌棄的時候,想出門看看,這雙小腳也走不動。”

小娃娃齊聲喊:“娘你要出門我們做火車。”

做父親的一面瞧著自己建成的玩樂場心動,一面也是酸溜溜地感嘆感嘆:“瞧瞧這些小娃娃,有大白米飯吃,有書讀,還有玩樂場……嘿,咋沒有年齡大的人的玩樂場那?”

巡視工程進度的縣太爺恰好聽到,好大一個白眼兒:“誰說沒有的?過兩年縣裏銀子多了,老爺給你們建。”

老人們生活一輩子什麽都想得開了,年輕的父母們委屈,縣太爺也覺得委屈啊——咱沒生在好時候,咱也趕上好時候了不是?咱辛苦一輩子,該花就花,蓋玩樂就玩樂。

一個個大清國人樂哈哈的,看在弘星的眼裏,那就是自我價值的小小思想萌芽,這是好事兒,大好事兒。

十一月的時候,朝廷開始清查土地,開始攤丁入畝、一條鞭法……的改革稅賦,大清國人覺得應該,應該,很應該;小弘星也覺得,應該,應該,很應該。

無他,改革後的稅負算一算,其實並不比以前多,仔細算算還能發現少了一些。

關鍵是,簡單了很多。不像以前這個稅,那個稅的,亂七八糟的眼花,只看著少,隆隆總總的加起來那是真不少。

關鍵是,他們現在手裏的土地和糧食多了很多,可以出口,可以做成小吃食買賣,這可都是收入,除去交易稅等等,還是一筆大額收入!

最重要的是,這些交上去的稅賦,除了運送國庫的一部分外,其余的,最終都花在老百姓自己的身上,比如垃圾清運、比如富裕縣的醫學院、比如修橋鋪路……老百姓可以看到,甚至親自參與到……

而不是以往那樣,都給貪官給收自己荷包了。

至於皇上和朝廷說的,人頭稅增加,人口緩慢增長,老百姓也模糊明白。

大道理他們不懂,可是這家孩子多,四五個讀書的、自家勒緊褲腰帶供應還需是緊緊巴巴的;另外一家孩子少,只有兩個讀書的,還有余錢培養孩子的個人小愛好……

這將來,這些不同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長大後,那能力才華能一樣嗎?

聽說那富貴人家的孩子,三歲就開蒙,四五歲就能熟讀史書,還會吹樂器,還會畫畫兒……你忍心你家孩子將來啥也不會,就會讀書?就是光比讀書,你也比不過娘胎裏就學習的啊。

可別說富貴人家的都是紈絝,除了幾個真不可救藥的敗家子兒,你看哪一家真紈絝了?看到沒有?那明朝傳下來的文征明的後人不還是江南望族?那宋朝傳下來的嶽父的後人不還是將軍?

天生的神童全大清沒有多少個,大家都是智商差不多的普通人,比拼的就是各種教育資源,吃飽喝足後,誰也不想自家的孩子落在其他孩子後頭。

“要我說,人頭稅增加很應該。縣裏花全縣稅賦建的學院,一戶人家兩個孩子,你家孩子五個,你這一家頂人家兩家半……這也不公平啊。其他人家一天一包垃圾,你家一天產生兩包垃圾……”

“孩子多了,是多子多福,也是難處。比如我那鄰居,供應不起三個孩子讀書,就要其中一個不讀,你說要哪一個不讀?哪一個都不願意啊。”

“昨兒老秀才說,朝廷的意思是,每一個小娃娃都是寶貝,都要好好教育,不放棄任何一個,都要好好教育。”

“還是我們小殿下心善。以前的孩子能吃上飯養活就感恩戴德,現在不一樣了,不光要吃上飯,還要吃飽,還要讀書……”

“這話有道理,皇上也說了,暫時條件達不到,我們都盡力就成。懷上了就要生,生下來就要養。那有什麽辦法,他們沒有投胎到富貴人家,就只能這樣。反正都比我們那時候的日子好太多了。”

“對頭對頭,多子多福,有人想交納人頭稅還沒孩子那。日子好了要惜福,都吃飽喝足了,還有其他更大的難處?咬咬牙撐下去孩子大了就好了。”

老百姓想得很開,幹勁兒十足。朝廷一邊清查土地,一邊繪制地圖,一邊探訪民情……然後,“發現”大問題了。

真的“大”問題!

許多官員,不光是官員、那些進士、舉人、秀才……凡是有功名的,比如他明明只有三十畝土地免稅,他雖然名義上也是三十畝,可他實際上有一百畝!

掛靠在他名下的土地都是來自相鄰親友,他當然不是免費幫忙,而是收取一定的費用,反正比朝廷稅收少一點兒。

他的親友滿意,他也高興,可是國庫裏應有的收入少了很多啊。這不是偷盜國家稅賦肥胖自個兒?到最後還是“朝廷”成惡毒的,你自個兒成好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