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九章 米哈伊爾的新道路以及不知恥的海軍(第2/4頁)

“其實從基架和衍架概念出現開始,那家夥就不配做我的對手了。”

米哈伊爾這麽想著,赤聯的虛靈魔導槍早就不是獨立門類了,而是作為魔導武裝的武器模塊來進行總體設計。魔導武裝的核心是基架,這個概念延伸到魔導槍模塊裏,讓魔導槍也有了基架的概念。作為基架之下功能模塊的基架,為了區分開,就被稱呼為“衍架”。

米哈伊爾現在不僅不主持具體的魔導槍設計,就連魔導槍衍架都不直接設計了,而是對各個公會提出的衍架和模塊進行審核和評定,挑選相應方案,跟研究所之上的工程局一同,主持赤聯在魔導槍這個領域的總體發展。

“但是更可怕的對手,正在虎視眈眈。”

米哈伊爾一個激靈,什麽空虛感瞬間消散。他揮手趕走研究員,繼續埋頭工作。

從費共到赤聯,一路都是從戰爭中走過來的。現在的赤聯裏,專注於戰鬥的人,不管是軍團官兵還是冒險家以及獵人,個個都是武器專家。

他們不僅對魔導武裝和各類武器了如指掌,還會根據自己的喜好、理解和專長對配發的武器進行深度定制,甚至還自主定制各類武器。在他們看來,這是一個戰士的基本素養。

對這些戰爭專家來說,這個觀點沒錯,不過由此形成的優越感也產生了一些麻煩。在這個觀點的影響下,很多人都認為沒必要再由國家分出力量來主持單兵武器的研究,只需要提供必要的條件,讓戰士們自己解決這方面需求就行。

還好高層是清醒的,米哈伊爾對此也有深刻認識。只需要動用專業和精幹部隊的小規模戰爭裏,由戰士們按需定制武器是可以的。但在全面和總體的戰爭裏,必然會有大批並不是武器專家的人走上戰場,國家仍然需要為他們提供滿足基本需求的制式武器。此外為了對應整體發展狀況和設定目標,國家也需要始終起到引導作用,直接進行單兵武器研究是必要的。

可如果新的衍架拿不出來,那幫“DIY優越黨”又要鼓噪了,那種壓力遠遠超越競爭對手能夠制造的壓力。

“該死……偏偏在這個時候雷神之錘搞成功了,阿卡三二還沒定型就落後了……”

米哈伊爾很無奈,研究所原本搞定了簡稱為阿卡三二的“單兵魔導武器系統”,在地獄之戰做了實戰測試,原本有希望成為制式裝備,卻沒想到雷神之錘的成功,讓中央決定將相應技術引入到單兵武器裏,把虛靈槍裏的發射系統換成“電軌”。

“以後虛靈槍可以改叫電軌槍了……”

米哈伊爾這麽想著,雖然對這麽劇烈的變化很不適應,可測試過電軌發射系統後,作為工匠,卻舉雙手贊同用電軌取代法術。

發射系統用電軌,適應性更廣,動能更強,還能省下相當一部分魔力。後勤雖然有些麻煩,一枝槍就得顧及電力、魔力和子彈三種消耗,可魔導槍只是魔導武裝的模塊,魔導武裝就提供了電力魔力,也不存在太大問題。

“電軌的零部件還是太復雜了,遠遠不如法陣簡潔,可靠性很成問題啊。”

米哈伊爾繼續操作視野裏的部件影像,與空間晶格裏的機械臂同步,將一個個方案的電軌模塊拆出來。這是各家公會根據雷神之錘的技術原理設計出的電軌模塊,米哈伊爾得審核各個方案的可靠性。

“在基礎原理沒有進一步突破前,只能多帶備件,壞了就換。”

每個方案都不是非常滿意,為了趕時間,米哈伊爾也只能做出妥協了。反正以赤聯的制造能力,這種跟超凡力量無關的部件一造就是百萬千萬,成本低得微不足道。

“簡單,泛用、可靠,就像齒輪一樣……”

米哈伊爾心中湧動著超然於力量之上的感悟,讓他眼中閃爍起微微的暗金光芒:“不管是哪種超凡力量,不管是超凡力量還是基本力量,工匠的使命都是讓凡人能更方便、更廣泛、更靈巧也更穩定的操縱力量,做到超出自身極限的事情。”

……

貝塔城萬神殿,另一個會議室裏,若幹掛在墻上的影像也在進行著會議。

這是場軍工領域的會議,包括了尤贊、阿圖爾、赫裏紮爾、赫爾普、艾倫、斯塔克、卡塔蒙等人在內的赤聯軍工大佬們都以影像在場。露絲雅、翡翠、晨光和塞爾妲這四位智靈的終端也在這,分出了若幹進程參與會議,甚至還有那個誰的QB分身影像。

“總之,我們得停住過去三年多來一直往前走不回頭,不斷突破極限的腳步了。”

阿圖爾主持會議,對剛才的初步討論做了總結。

赫裏紮爾點頭說:“機動要塞工程已經確定回溯六百一十三號、七百五十九號兩套方案,準備同時啟動泰格傑爾號浮空要塞和蒙特希號虛空堡壘的建造,泰格傑爾號不存在技術瓶頸,蒙特希號還得看晶格引擎的研究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