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冊 第三十章 飛書走檄如飄風

駱賓王在初唐四傑中排名最後,然而名望卻最響。這名望並非因為他詩文精致,而是來自他討伐武則天的一篇檄文:《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又名《討武曌檄》。

當年武氏篡唐,徐敬業起兵討伐,駱賓王親撰檄文。這篇檄文寫得風雲色變、氣吞山河,海內為之震動不已。就連武則天本人讀到其中“一抔之土未幹,六尺之孤何托”兩句時,都問左右這是誰寫的。左右回答說是駱賓王,武則天感慨說:“這樣的人才未能被朝廷所用,都是宰相的過失啊!”

《討武曌檄》字字鋒利,句句陰損,揭皮刺骨,不留任何情面。千古檄文,公推是篇第一。即便是陳琳的《討曹檄文》,從氣勢上也要弱上三分。

此時《討武曌檄》中的每一個字,都化作了一枚拳頭大小的蒺藜,密密麻麻分布在整個滕王閣外,如同一群陰郁的黑色炸彈。檄文最大的特點,就是每一個字都是挖空心思的誅心之作,務求將對手惡名擴至最大。所以無論多強橫的人,被這許多誅心蒺藜貼近爆炸,也會被炸得體無完膚,精神崩潰。

顏政見羅中夏遲遲不出來,又看到這許多來歷不明的蒺藜,大為擔心:“這家夥不會有什麽事吧?”韋定國忽然開口道:“這四傑陣,其實有個致命的缺陷。”

“什麽缺陷?”顏政急忙問。

“這個就要靠羅小友自己去領悟了。倘若羅小友發現不了,也只能怪他自己才學未濟,不能堪當重任,怪不得別人。”

“你……”

顏政悻悻地縮回頭去。

諸葛夏這時開始飛快地朗誦起《討武曌檄》,他每念出一個字,就有一枚蒺藜飛入滕王閣內,旋即發出一聲爆鳴。檄文講究的是行雲流水,讀之鏗鏘有力,行文越流暢,感染力便越大,隨著他念誦的速度加快,有更多的蒺藜飛入,爆炸聲幾乎連綿不絕。

筆若刀鋒摧敵膽,文如蒺藜能刺人。

恐怕就算是朱熹和董仲舒再世,也會被這持續不斷的誅心言論炸到精神崩潰吧。

歷代文體之中,詩言志,詞抒情,而攻擊力最為強悍的,莫過於檄文。而《討武後檄》又號稱檄文第一,其殺傷力可想而知。

《討武曌檄》全文五百二十多字,就是五百二十多枚蒺藜炸彈。這些炸彈全都陸續落在滕王閣這彈丸之地,轟炸密度之大,恐怕比二戰時期的德累斯頓、利物浦和東京還誇張。在這種持續轟炸之下,滕王閣內外一片煙騰火燎,搖搖欲墜。面對眼前一片檄文火海,旁觀的顏政、秦宜等人均是面如死灰。

諸葛夏在兄弟四人裏最為低調,可他的檄筆卻是四筆之中最為強悍的一支,試問誰能夠一口氣接下五百多枚可以自由操控的炸彈?更何況,還有“天涯若比鄰”的滕王閣封鎖了全部的空間移動,想不死都難。

“二哥也真給面子,難得見他一口氣把整篇檄文都念完。”

諸葛秋從虛空中探出頭來,笑嘻嘻地說道,隨即他的身軀和長槍從一道空間縫隙中慢慢鉆出來。他剛才靠著諸葛春的能力躲藏在空間之中,伺機要給羅中夏致命一擊。雖然邊塞槍終究不敵青蓮筆,但他成功把對手困在滕王閣內,也算是大功一件。

“青蓮筆畢竟是管城七侯之一,對先賢我們還是要保持尊敬的。”

諸葛春說是這麽說,可嘴角還是流露出一絲抑制不住的笑意。堂堂的青蓮筆都被他們兄弟四人聯手滅掉,這可是多麽值得誇耀的榮譽。他們四個人都是筆靈寄身,一直被家裏那些神會的筆冢吏看不起,若不是費老一力維護,他們四個恐怕在家裏就是二等公民。這一次,他倒想看看那些人還有什麽話說。他們四個是第一批突入了藏筆洞的,是第一批幹掉了青蓮筆的,而且是第一批擒獲了韋家族長的。

諸葛秋此時身體已經完全從空間縫隙中走了出來,只剩下半截長槍留在裏面。他輕松地一抖手腕,想要把筆靈帶出來,卻覺得手頭一沉。諸葛秋不在意,只是往手腕加了些力道,可長槍卻不動,仿佛另外一端被什麽東西死死鉤住一樣。

“有古怪。”諸葛秋嘟囔道,卻也沒太放在心上。他運起全力,雙手把住槍杆奮力往外一拽。這一次整杆長槍都被拽出裂隙了,可長槍的槍頭上,還掛著一個古怪的鉤子。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一個清秀的聲音從縫隙裏傳了出來,那鉤子聽到這聲音,把長槍鉤得更加緊密。諸葛秋拽了幾拽,竟再也拽不動了。

一只手扶住了空間縫隙的邊緣,兩條腿從容跨出,勝似閑庭信步,聲音再度響起:“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最後那“鉤連”二字,被咬得十分清晰。

羅中夏手裏握著鉤子的另外一端,從裂隙中悠然出現。於是,就出現了這麽一番古怪的場景:諸葛秋拽著長槍,長槍鉤住了鉤子,鉤子卻被羅中夏握在手裏。兩個人、一把長槍和一柄鐵鉤連綴成了一個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