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六合一統 第1170章 失道(第2/3頁)

在場的水軍諸將紛紛點頭,龐臻也說道:“此地到上京,要先後路過固江和砂河,這一江一河,皆無橋梁,大隊人馬想要通行過去,最穩妥的辦法,就是用戰船擺渡。”

上官秀揉著下巴,沉吟片刻,搖搖頭,說道:“不必,陸軍可趕造木筏渡水。天淵水軍和鎮江水軍的實力雖然都不強,但別忘了,我方的兩支水軍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此戰未必如想象中的好打,還應由兩支水軍合兵一處,全力迎敵才是!”

見眾將還要說話,上官秀揮揮手,繼續說道:“安郡境內,已無敵方之水軍,我軍在渡水時,也不太可能發生意外,兩支水軍,還是不宜分兵,免得節外生枝。”

上官秀打定了主意,要水軍、陸軍分頭作戰,眾將官也沒有辦法,紛紛插手施禮,齊聲應道:“是!殿下!末將遵從將令!”

貞郡軍和東南水軍、東海水軍,於大營內休整了五日,而後,水路兩軍分道揚鑣。貞郡軍向西進發,直奔四盤山的方向而去,東南和東海兩支水軍,則合兵北上,迎擊正在南下的天淵和鎮江水軍。

長話短說,三日後,貞郡軍抵達固江。

固江是縱穿安郡的一條大江,北起風郡,南至東江。貞郡軍抵達江邊的時候,舉目望去,固江雖沒有東江那麽波瀾壯闊,但江寬也長達十余裏。

上官秀下令,全軍將士,邊制造木筏,邊征用固江沿岸的漁船。

貞郡軍所在的位置,再往北走二十裏,是安郡的清城。清城位於固江沿岸,是安郡知名的水城,清城城內的船只極多。

洛忍建議,己方可先出兵攻陷清城,征用清城的船只,再加己方制造的木筏,足夠做渡江之用。

上官秀采納了洛忍的意見,分出第一和第二兵團,由‘帶傷上陣’的蔡煌擔任主將,進攻清城。

駐守在清城城內的叛軍,滿打滿算,也不足三千人,兩萬的貞郡軍來勢洶洶,大舉來攻,叛軍哪裏敢出城迎戰?

三千叛軍,全部龜縮在城內死守。雙方的戰鬥還沒開打呢,清城城內先發生了動亂。

無數的百姓湧上街頭,手持木棍、菜刀等粗制的武器,對守城的叛軍發動起進攻。

修羅堂的成員,有一大部分是來自於貞郡,另外一個主要來源地便是安郡。修羅堂的原則向來明確,打破貴族壟斷,消滅貴族特權,而這麽做又對誰最有利?其一,是平民出身企圖入仕的學子,其二,便是平民商人。從古自今,安郡都是出產商人最多的地方,修羅堂的理念在安郡當然很吃香,也能獲得絕大多數人的支持。

貞郡軍沒打過來,修羅堂的成員還能在城內隱忍不發,任由叛軍為非作歹、欺男霸女、強取豪奪,現在貞郡軍的大隊人馬攻打過來了,城內潛伏的修羅堂人員紛紛站了出來,趁機鼓動城內百姓,與貞郡軍裏應外合,將在清城作威作福的叛軍一舉殲滅。修羅堂人員的鼓動,在城內當真是一呼百應。

安郡人本就是支持唐淩的占多數,自從唐鈺稱帝以來,安郡百姓被風郡叛軍、莫郡叛軍、川郡叛軍還有本地叛軍,連番洗劫,苦不堪言,民不聊生,現在終於有機會翻身,報仇雪恨,人們又哪會錯過?

可以說貞郡軍還沒開一槍一炮,光是城內百姓的暴動,便讓叛軍慌了手腳。許多反應快的叛軍意識到大勢已去,扔掉武器,脫掉軍裝,混入到百姓當中。

當貞郡軍兵不血刃攻入清城的時候,城內的叛軍連一千人都不到,全部龜縮在城主府內。而城主府已然被清城百姓圍了個裏三層外三層,水泄不通。

此情此景,讓蔡煌忍不住哼笑出聲,說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叛軍逆天而行,有如此下場,又怪得了誰呢?”

百姓們的想法很簡單,不管是哪個朝廷,不管你推行什麽樣的新政、實施什麽樣的變法,你朝廷得能讓我吃飽肚子,讓我衣食無憂,如果連最起碼的溫飽都保證不了,反而還變著法的搜刮民脂民膏,這樣的朝廷,百姓們又怎麽可能會去擁護它?

蔡煌對左右下令道:“勸退城主府外的百姓,通知城主府內的叛軍,我只給他們一炷香的時間,一炷香過後,我軍將炸平城主府!”

聽說貞郡軍要對城主府進行炮擊,圍困城主府的百姓們紛紛退散,不過百姓們都沒有走,而是退到遠處,或是站在街道上伸長脖子張望,或是爬到屋頂墻頂眺望。

現在,百姓們倒是希望叛軍們能繼續強硬下去,最好被貞郡軍全部炸死在城主府內,那才是大快人心的為民除害呢。

在一炷香的時間裏,貞郡軍的兵卒們開始在城主府的四周架起火炮。眼看著一炷香的時間將過,蔡煌擡起手來,正要下令,這時候,城主府的大門突然打開,從裏面先走出來一名穿著城主官袍的中年人,雙手高高舉起,一只手還握著一杆白旗。在他的後面,跟有許多的家眷,以及眾多穿著叛軍軍裝的兵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