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六合一統 第1184章 開創(第2/3頁)

“李大人?”

“就是單城城主,李衡李大人。”軍官正色說道:“今日午時,李大人就要被處斬了。”

上官秀舉目往往太陽,現在就是中午,午時馬上就到。他向軍官揚下頭,說道:“打開轅門,讓百姓們進來說話。”

“是!殿下!”有上官秀下令,連長再無顧慮,急急令人把營門打開。隨著營門一開,外面的百姓們蜂擁而入。

在場的軍兵見狀,立刻把上官秀護住,連長沉聲喝道:“在殿下面前,不得放肆無禮!”

聽聞殿下二字,百姓們再仔細瞧瞧上官秀的模樣,都意識到他的身份了。

眾多的百姓呼啦啦的跪倒一片,七嘴八舌地說道:“殿下,李大人冤枉啊!”“殿下,李大人在單城做了十多年的城主,一直愛民如子!”

“李大人這次被人舉報,是有小人中傷,是無中生有,李大人是被人冤枉的啊!”“殿下切不可聽信小人讒言,不可誤殺了李大人,殿下明鑒!”“請殿下明鑒啊!”

人們你一句,我一句,說什麽的都有,亂糟糟的一團,不過他們的大致意思,上官秀是聽明白了,都是來為李衡喊冤,說舉報他的人是惡意中傷。

上官秀皺了皺眉,轉頭對身邊的吳雨霏說道:“雨霏,你立刻去單城走一趟,讓蔡煌先不要殺李衡,此案還需再審一審。”

“是!”吳雨霏答應一聲,從一旁的軍兵那裏牽過一匹戰馬,直奔單城而去。貞郡軍的大營就位於單城城外,吳雨霏趕去單城的速度已經夠快了,但她還是慢到了一步。

等吳雨霏抵達法場的時候,李衡已經人頭落地,負責監斬的蔡煌拿著斬令,正要處斬李衡的家眷。

吳雨霏急急把蔡煌攔住,李衡已死,她是救不了了,只能保下他的家人。她向蔡煌轉達了上官秀的意思,讓他重審李衡一案。

只是區區一個城主,蔡煌沒當回事,不管李衡是不是被人冤枉,總之,在唐鈺執政期間他沒有被罷官,還繼續在單城擔任城主,這起碼說明他確實投靠了叛軍,殺他也不冤。

不過此事的後續發展,卻大大出乎蔡煌的預料。

得知李衡被斬首的消息後,單城全城的百姓竟然披麻戴孝,成千上萬的百姓湧上街頭,簇擁裝裹著李衡屍首的棺木,為他送最後一程。

這個變故,讓原本只打算在單城休息半日的上官秀,也不得不放棄原來的計劃,把休整半日變成休整一日,並責令蔡煌,立刻重審李衡一案。

殺一個李衡,在單城引起這麽大的反應,也是蔡煌萬萬沒有想到的。

他抓來舉報之人,對此案進行重審,確切的說,李衡一案根本沒有審過,蔡煌只是看到有人舉報李衡,便在他的名字上用紅筆畫了個圈,一條人命,就因為他隨手的這一個圈,而命喪黃泉。

在審訊中,舉報之人終於交代了,他曾經給李衡受過賄,讓他幫忙辦事,可李衡非但沒收,反而還狠狠把他斥責了一頓,他一直暗恨在心,這次他舉報李衡,也的確是無中生有,對當年之事的惡意報復。

蔡煌聽完舉報者的交代,氣得七竅生煙,他純心誣陷李衡沒關系,關鍵是讓自己平白無故地受到牽連,這麽一樁冤假錯案,讓自己如何去向殿下交代?

要說遺傳的力量的確很強大,蔡煌完全繼承了蔡家數百年來善於治政的天賦,為了平息此事,他做了兩件事。

第一,當眾處死惡意中傷的誣陷者,第二,在單城成立議政堂。議政堂的成員為二十人,由城內百姓選出德高望重之人,以後,所有審訊叛黨的案子,在官府做完審判之後,再把案子交到議政堂去復審,在議政堂確認無誤之後,案子才算正式審完,然後再依法去執行。

蔡煌想出成立議政堂這個主意,完全是針對叛軍叛黨的,其目的是為了杜絕再發生李衡這類的冤假錯案。

但他的這個舉動,對風國政體的影響太深遠了,此時的議政堂,就是風國以後議政院的雛形。很多後世的風人都把蔡煌尊為風國的民主之父,原因也在於此。

議政堂的成立,是讓百姓們真真正正的參與到政治體系當中,不管蔡煌這一生做過多少壞事,但單憑這一點,他的名字便永記在風國史冊內,名垂青史。

議政堂能在當時民智尚未大開的風國大行其道,由單城這一地,迅速普及開來,僅憑蔡煌一個人的力量,當然是遠遠不夠的,在其背後,還需要有一個力量更強更大的推手,而這個推手,正是上官秀。

對於蔡煌的補救措施,上官秀還是很滿意的,成立議政堂,讓百姓們參與到對叛軍叛黨的審判當中,以後再發生冤假錯案,那就不能埋怨是朝廷和地方官府做事不利,處事不公了,是你們百姓沒有擦亮眼睛,怪不得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