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六合一統 第1335章 勸降(第2/3頁)

梁英耐著性子,向兩旁揮手下,憑退在場的護衛。

等護衛們都走出城門樓,裏面只剩下張九維和梁英兩個人,前者走到城門樓的窗口,向外怒了怒嘴,問道:“梁將軍可都看到了?”

“看到什麽?”

“風軍已然把皇宮圍了個水泄不通,不用說風軍強攻皇宮,即便風軍不攻,只需圍困個十天半個月,只怕,皇宮裏面也剩不下幾個人了吧?”

皇宮裏面儲備的糧食有限,又哪裏夠三萬多將士的需求。

“所以?”

“所以,此戰於梁將軍而言,已無勝算,再堅守下去,梁將軍和麾下的一萬多將士,誰都活不成,都得做長孫伯昊的殉葬品!”

“放肆!”梁英氣得臉色漲紅,厲聲喝道。“直言陛下名諱,出口大逆不道之狂言,單憑這一點,本將現在就可斬下你的首級!”說話之間,他的手已經擡起,握住肋下的佩劍。

張九維對他的威脅置若罔聞,繼續說道:“投靠風國,向風軍繳械投降,是梁將軍和都衛營將士們唯一的出路,也是唯一的活路……”

“你放肆!閉嘴!”

“不懂變通,冥頑不化,毫無勝算,也毫無出路!”張九維不退反進,走到梁英近前,幽幽說道:“都衛營一萬多弟兄們性命都掌握在梁將軍的手裏,難道,梁將軍真那麽狠心,要眼睜睜看著他們去赴死不成?”

“我讓你閉嘴!”梁英爆喝一聲,沙,佩劍出鞘,劍鋒已然抵住張九維的脖頸。

“風國於我,有不共戴天之仇,我就算粉身碎骨,也不會向風國歸降!張九維,你竟敢來勸我倒戈,你真是不知死活!”

說話之間,他把手中劍又向前遞了遞,劍鋒刺破張九維喉嚨的皮肉,鮮血已然滴淌出來。張九維站在原地,動都沒動,話鋒一轉,突然問道:“梁將軍,我與乃父的交情如何?”

梁英的父親名叫梁伯,在與風國的二次國戰時,梁伯不幸殉國,當時的寧南皇帝長孫懷德感念梁伯的功績,對梁伯之子梁英大加提拔,一直把他提升為都城護衛營的總頭領。

而梁英也著實沒讓長孫懷德失望,年少有為,武力高強,又治軍有方,都城護衛營在他手裏逐漸變成一支訓練有素、驍勇善戰的軍中勁旅。

梁英說他與風國有不共戴天之仇,是事實,他的父親就是死在風軍的手裏,現在張九維來勸他向風軍投降,他又哪能不氣不恨不怒?

聽聞張九維的發問,梁英喘息了兩口氣,抵在張九維脖子上的佩劍也稍微向回收了收,凝聲說道:“還不錯。”

“只是還不錯嗎?”張九維說道:“我與乃父,乃生死之交,乃父陣亡,我不痛心?”

梁英想起父親出殯之時,張九維撫棺大哭的場景,不管當時他是出於真心還是假意,的確讓他這個做兒子的深受感動。

正因為有這個過往,現在,在明知張九維已投靠風國的情況下,梁英沒有下令直接把他射殺,還令人把他拉上宮墻,原因也就在這。

或許說,他的心裏還抱著一分僥幸,希望張九維的倒戈是被逼無奈,他把他帶入皇宮,等於是把他救出了虎口。

不過現在看來,他的僥幸心理已徹底被粉碎,張九維並不是被迫投靠風國,而是真心實意的投靠了風國,否則,他也不會在這個時候還在勸自己向風軍投降。

他沉吟片刻,笑了,苦笑,說道:“張大人與家父交情莫逆,可張大人明知家父是死於風軍之手,現在還來勸我倒戈,可是讓我做一個不忠不孝之豎子?”

張九維正色說道:“梁兄弟是死於風軍之手不假,但我更知道,梁家現在已只剩下你這一條血脈,如果賢侄再有個三長兩短,梁家……梁家可就絕戶了。老夫百年之後,又有何臉面去見令尊,又有何臉面去和乃父說,我連他唯一的兒子都未能保全!”

梁英聞言,眼圈頓是一紅,眼淚在眼眶中打轉,擡起的佩劍,也慢慢放了下去。

他喃喃說道:“父親忠君為國,以死報君恩,我身為梁家之後,又豈能為苟且偷生,辱沒先父之威名?”

張九維連連搖頭,說道:“梁賢侄,旁人投靠風國,可以說背棄了祖宗,辱沒了門楣,但你不一樣,梁家的先祖是何人,難道你忘記了不成?”

梁英身子一震,呆呆地看著張九維。

張九維意味深長地說道:“梁家先祖梁啟,乃當年風國開國之功臣,大名鼎鼎的三水軍統帥,掛上將軍職,賜武侯封號,身為文將,能得武侯封號者,古往今來,先祖都是第一人。梁家興於風國,現在賢侄回歸風國,又豈能算背棄祖宗,辱沒門楣?恰恰相反,如果賢侄拒不回歸風國,才是真正的忘了梁家的列祖列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