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西楚雙璧(二)(第2/3頁)

換由中原任何一支大軍對峙北莽十數萬鐵蹄,誰能有心思去探究北莽騎軍安營紮寨的紕漏?只能靠依托險隘,或是靠死守巨城,即便是敢於出城野戰,也只能靠重甲步卒結陣拒馬,靠密集弓弩殺傷敵騎。

寇江淮如此費盡心思,都建立在一個前提之上。

北涼鐵騎即便對上人數占優的北莽騎軍,敢戰,能戰,且能戰而勝之!

寇江淮猛然睜開眼睛,冷笑道:“你們草原騎軍自大奉由盛轉衰起始,不斷叩關北邊,欺負了中原整整四百余年,視大城關隘如無物,好一個來去如風!”

寇江淮身後一萬騎開始向前推進,不急不緩。

這一萬騎,極為古怪,氣勢尤為雄壯。

※※※

北莽中軍大營帥帳,黃宋濮披甲按刀而立,氣定神閑,望向帳內那十數位年齡懸殊的萬夫長,既有親手扶植起來的心腹,也有幾大南朝隴關豪門的話事人,還有背景簡單憑借戰功攀升到當下高位的青壯武將。

黃宋濮沉聲道:“此次流州三萬龍象軍皆已出現,大概是明知守不住青蒼城,又不甘心將涼州西大門的清源軍鎮暴露在我們眼皮子底下,便想要孤注一擲,倒也省事!諸位都是身經百戰,不需要本將嘮叨那些雞毛蒜皮,只需記得一事,我們兵力占據絕對優勢,那就要好好利用起來,除去後方輜重營按兵不動,其余四營,火速拔營之後,騎陣不可拉伸過長,務必相互策應,決不可擅自冒進,我們這趟打流州,太平令贈有四字,小輸即勝!”

黃宋濮望向眾人,然後向北一抱拳道:“諸位!我黃宋濮年近古稀,當初連南院大王也請辭而去,若非戰事不利,今日也不會出現在這裏,我此生已是無所求,但是諸位當中,年紀最長者不過五十,官品最高之人不過南朝正三品!打下流州後,功勞最大者,且不論陛下如何犒賞,我黃宋濮的大將軍頭銜,先請拿去!”

帳內所有人頓時神色激昂。

擱在中原,浩浩蕩蕩十數萬大軍的緊急調動,絕非一時半刻能夠上陣。

但是北莽騎軍不同,當那些萬夫長各自匆忙返回營地後,四座大營,巨大的號角聲悠揚響起。

只不過因為三萬流州精騎的出現太過匪夷所思,突進速度也太過迅猛,前方三營的擺兵布陣仍是稍顯滯後,一定程度上丟了些許先機。

騎軍沖鋒,那股憑借戰馬體重和奔速帶來的巨大貫穿力,以及為騎卒手中戰刀鐵矛帶來的恐怖侵徹力,都需要相當一段距離來醞釀。

甚至更進一步,在雙方都有足夠時間來展開沖鋒的時候,一方如果能夠恰好在沖勁巔峰時展開撞陣,另外一方只要因為用力過猛而稍顯力竭氣衰,後者都要吃大虧。

各營之間的戰力高低,此時此刻一眼可見。

黃宋濮的親軍精騎最快整頓完畢,在中路前沿依次鋪展開層層鋒線。

隴關那位甲字豪閥的嫡系兵馬緊隨其後,但是數百騎裝備堪稱重騎的頭等精銳,並未露面。

數位南朝乙字高門聚攏起來的騎軍,紛紛亂亂,雖無怯戰懼意,但是大戰在即,這種絮亂不整的精氣神,很容易影響到戰馬的步調。

騎軍之所以是騎軍。

戰馬至關重要!

對於軍紀渙散的北莽騎軍,前任北涼都護陳芝豹一直譏諷為“馬背上的步卒”!

而在北涼,每一匹戰馬,每一把涼刀,每一根長矛,好像都灌注了人屠徐驍一生戎馬積攢出來的老規矩。

沙場之上,武將無論功勛多寡,無論資歷深淺,一律不得擅自使用長戟馬槊,不得擅自披掛金銀鎧甲,不得獨出於鋒線之前!

一望無垠的廣袤黃沙大地。

北涼鐵騎如廣陵江一線大潮,洶湧遞進。

已經披甲上馬的黃宋濮眺望遠方,握緊手中鐵矛,輕輕松了口氣。

所幸還剩下四百青草欄子潑撒在外圍四周,否則一旦被這支流州騎軍再悄無聲息地向前突進三裏,恐怕他們就沒有這麽好整以暇出營列陣的機會了,也許就要多出數千騎的傷亡。

黃宋濮轉頭瞥了一眼。

現在的情形還能接受,雖然仍是有些倉促,尤其是自己右翼騎軍很難跟上中軍和左翼,只不過北莽騎軍向來有一個傳統,三萬騎成一軍,即戰場之上,三位萬夫長率領三萬騎軍,形成一股野戰主力後,可足以應付一切緊急狀況,是戰是撤,如何戰如何撤,誰誘敵誰擾陣誰鑿陣,或是交錯殿後,以及重輕騎之間的相互掩護,都可謂爛熟在心。

若說北涼騎軍像是規矩森嚴的私塾先生,那麽中原騎軍就是天生伶俐的市井刁民,在黃宋濮看來,兩者都已達到各自戰力的極致,戰場之上並無高下之分,只看各自主將的應變快慢!

黃宋濮高高舉起鐵矛,一夾馬腹,怒吼道:“兒郎們,隨我大破流州,殺入涼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