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梵能(第2/3頁)

“!!!”

楊紀一驚,不可置信的看著身前的年輕僧侶,呆了呆,脫口道:“怎麽可能?”

這和尚謄寫的佛經,迸發出的佛光、佛性化成金剛百丈,數裏之外都能看到。筆下的經文,照得經室金光彌漫。

如此精深的佛法修為,他居然說自己看不到。這怎麽可能?若不是知道和尚秉承古佛道,絕不會打誑語,楊紀都要以為他是在騙自己了。怎麽可能會有這種事情?

“施主所說的事情,其實小僧並非第一次聽聞。從前在大梵寺,師父也曾說過。說我佛性精深,若能於佛道絕學上用功,必然事半功倍,不可限技。可是小僧對於殺戮之術從來都沒有興趣。”

“師父對小僧太過失望,最後將小僧逐出大梵寺,罰謫此至。師父說此地脈怨氣、邪氣極深,即然我只對佛理感興趣,又深具佛性,就讓我每天在此謄寫經書,鎮壓的地氣。”

“師父本是具備大慧根的人。可惜,當今世道武道為尊,師父也深陷其中,距離佛道太遠。佛經有雲,佛性精深,則佛法自具。只要佛性領悟到深處,萬道法門根本無需修煉,便會神通自足。可惜師父舍本逐末,一直不能領悟。”

“不過小僧卻也不敢有怨言。佛法、佛性本是小僧性情所鐘,所以雖然貶謫此處,但也並不覺得苦悶。十年間謄寫經書,日日不綴,樂得其中。”

“但是佛道、佛理之外的東西,小僧愚鈍,一直都不曾領悟。因此施主所請,小僧實在是無能為力。”

……

年輕僧侶單掌合什,當著楊紀的面,居然一段昔年故事緩緩道了出來,聽得楊紀目瞪口呆。

他一直覺得奇怪,深山中為什麽有座小廟。聽這和尚的話,才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敢情這和尚也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明明具備很高的天賦,但卻偏偏執著佛經、佛理。

好好一個苗子就這麽毀了,也難怪他師父震怒,把他罰到這裏。若是他能夠把這份執著用在武道上,只怕他的修為根本不在楊玄覽、邪道太子這些人之下。

可惜這小和尚自己卻看不明白。

而且他堅持的信念也有些奇怪,“佛性精深,則神通自具”,等於是說佛性鉆研達到深處,不需修煉便會具備種種神通,這樣的言論楊紀以前簡直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楊紀對古佛道了解不多,也不敢妄下結論。但只憑這番話,楊紀就明白他師父認為他鉆牛角尖,把罰謫到這裏了。

“真是好奇怪的和尚。”

楊紀心中暗暗道。本來以為自己就夠奇怪了,沒想到和尚比自己還奇怪。堅持的東西也和自己完全不同。

“這和尚修佛理不修佛功,雖然能力不凡,筆下淌金,但武道境界卻不高,精神力不夠。或許他說看不到自己筆下佛經所誕的佛陀、菩薩幻象也並非虛言。”

楊紀心中暗暗道。

他現在已經完全明白了,這和尚身具寶山卻完全不知道怎麽去利用。一個人僻居這荒山野嶺的,實在是埋沒人才。

想到這裏,楊紀對這和尚不禁有些惺惺相惜。

“敢問小師父法號?”

楊紀以單掌挽了個佛號,以示尊敬。

“不敢,不敢。”

看到楊紀一臉尊敬的樣子,小和尚一臉的慌亂,神情也微微有些局限,顯然有些不太習慣別人對自己如此尊敬:

“小僧法號梵能,施主不必客氣。”

頓了頓,似乎有些過意不去道:“其實,施主也不必太灰心。小僧雖然沒有渡人之能,但佛經之中自有降伏心魔,懾服外道的法門。施主慧根深種,悟性還要超出小僧。如果能夠多多盤桓幾天,隨小僧一起學習佛法,參悟佛理,必然和小僧一樣,深得佛法精理,懾服萬種邪道。”

說罷,梵能希冀的看著楊紀,一臉的熱切。佛道沒落,像自己這樣的人都被視為異端。

想找到一個志同道合,像自己一樣對佛理感興趣的實在是太難太難了。

梵能修習佛道二十多年,還是第一次遇到像能和自己在佛經上展開辨論的人,其難度實在不亞於滄海拾珠,大海撈針。

更別說楊紀還能無師自通,看懂他寫的佛經。

因此梵能心中的興奮可想而知。

“也好。”

楊紀想了想,爽快的應承下來。自己身體還沒有恢復,在這裏休息一下也好。如果能夠化解大阿修羅的隱患,那是再好不過了。

而目前看來,遇到的這個梵能是自己最好的機會。

“太好了!”

梵能喜上眉梢,不過很快他就察覺到了自己的失態,低下頭來收攝心神:

“阿彌陀佛,施主先暫適休息。小僧還有些事,處理完再來會施主。”

“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