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看著藏龍壺中的樂舞,多數觀戰者都是一頭霧水,感到莫名其妙。

但朱易卻在第一時間認出其來歷。

儒學六藝,禮、樂、射、禦、書、數中的樂,又稱六樂或者六舞,即雲門、大鹹、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種古樂。

焦俊臣現在演奏的就是其中的韶樂。

見朱易認出了樂舞來歷,焦俊臣臉上反而露出歡喜的神色:“果然是同道中人。”

朱易卻沒有笑,他靜靜觀看聆聽樂舞,半晌後點點頭:“不愧‘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於此矣,觀止矣。’的評價,古人誠不我欺。”

“上古聖賢評價韶樂稱‘盡美矣,又盡善也。’是覺得韶樂完全隔絕了紛爭,合乎禮治天下的道理。”朱易說到這裏,話鋒突然一轉:“閣下在這裏用出來,卻是為了消弭我的鬥志,令我不戰而敗,未免功利性太強,反而失了這‘大韶’的本來風采。”

朱易雙目熠熠生輝:“既要戰,那便戰,師出有名,無往不利,戰無不勝!”

說著,朱易雙手輕輕一拍,一黑一白兩道氣流飛上半空,化為一面盾牌和一柄戰斧,在空中起舞,充滿了力量的陽剛美感。

一陣浩大樂聲響起,節奏感十足,令人聽了熱血沸騰,行到盡時,又有刀槍入庫,止戈平息的安寧感覺。

朱易口中長吟,卻是一首同為六樂之一的“大武”。

“大武”一出,焦俊臣的“大韶”頓時節節敗退,土崩瓦解。

焦俊臣也不著惱,手一揮,收了雲霧所化的鳥獸與樂器,神色從容,靜靜聆聽朱易的“大武”

“聖賢言韶樂盡善盡美,卻言武樂盡美不盡善,自是因為感到武樂沒有完全遠離紛爭。”一曲奏罷,朱易平靜說道:“但你我今日,本就是要一爭長短。”

“我師出有名,無畏直行的‘大武’,遠勝過你虛偽造作,粉飾太平的‘大韶’,你有爭勝之心,韶樂便不再是韶樂,又如何能勝過武樂?”

焦俊臣撫掌嘆道:“確實如此,聽君一席話,我受益匪淺。”

誰知朱易的話還沒有說完,他話鋒猛然再轉:“就算是真正的韶樂,也未必就能勝過武樂。”

“聖賢言韶樂盡善盡美,評價武樂稍遜一籌,那也只是他自己的看法,卻並不代表一定正確。”

焦俊臣聞言,眉頭微微蹙起:“朱易道友,你這話有些過了。”

朱易平靜答道:“沒有什麽過不過的,盡信書不如無書,聖賢同樣是人,既然是人,人力便有極限,不可能做到全知全能,自然也就不能保證自己說的話一定正確。”

“事實上,聖賢本身也是這樣做的,便是老年時也曾問道於小童,三人行必有我師,便是這個道理。”

“道理越辯越明,便是聖賢活過來站在我面前,我會向他請教學問,但也會跟他理論分辨道理,他說的不對,我也會駁斥他。”朱易輕輕撣了撣衣袖,若無其事說道:“我輩讀書人,天大地大,道理最大,聖賢也大不過道理,代表不了道理,說出來的話,不全是道理。”

“君王錯了敢直諫,聖賢錯了敢理論,這才是讀書人。”

朱易的話落在一些傳統讀書人耳中,恐怕會引起地震般的騷亂,將他視為異端。

但焦俊臣並沒有發怒,只是微微蹙眉,盯著朱易看了半晌後說道:“天大地大,道理最大,這話說的好,君王錯了敢直諫,聖賢錯了敢理論,這也沒有說錯。”

“聖賢教書育人,傳下無數經義,本就是為了開啟民智,教育萬民,卻不是為了教出滿天下的應聲蟲,有人能指出他的錯誤,先賢聖人只會高興。”

焦俊臣看著朱易,沉聲說道:“但是,你敢與聖賢理論,卻不代表你一定是正確,聖賢一定是錯誤。”

“固執己見,自以為是之人,這個世上有很多。”

朱易淡淡一笑:“事實終將證明誰對誰錯,不是憑幾句言語就可以抹殺的,就算一時證明不了,日後也終究會給出答案。”

焦俊臣臉上同樣露出笑容:“有理,那現在就讓我們先論證另一件事情好了。”

他原本坐在草地上,這時長身站起,足下一踏,白雲流轉,化作雲車將他托起。

焦俊臣長笑一聲,便向朱易沖來。

對方少有的主動出擊,朱易不敢掉以輕心,他能清楚感覺到,焦俊臣並非憤怒沖動,而是亢奮,精神狀態達到了巔峰,就仿佛文思泉湧,不吐不快一樣。

這個狀態下的焦俊臣,無疑將展現出自己實力最強的一面。

事實上焦俊臣現在確實很亢奮,一方面是因為同朱易理論,一方面則是因為朱易先前演奏的那首“大武”樂舞,這首樂舞焦俊臣自然也會,他本身就從六樂中分別參悟出一套法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