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 抵達書院(第2/2頁)

※※※

接下來一路上也沒有遇到什麽奇特的事情,林封謹又跋涉了兩天以後,便來到了天常書院。

這書院乃是坐落在房康郡南荔縣北六裏處,書院正面是一條彎彎的小河,河道裏面從山上被沖刷下來的石塊頗有些嶙峋,卻襯托得溪水格外清澈,因此被喚為清溪,小河的兩岸乃是荔枝林。而書院則是背靠著十萬大山的支脈,習山。

就像是所有的南方山脈一樣,習山的山脈並不是那種十分險峻峭拔那種,而是顯得沉穩厚重,植被繁茂,登山的時候拾階緩步而上,很輕松就可以登頂。

靠近天常書院的山峰也並不算高,頂多也就是幾百米而已,不過山道曲折,清溪潺潺,風景嫵媚秀麗,書院的師生也經常去上面遊玩讀書,還在山頂上面修築了一處亭子,喚為“返亭”。

每年春天,書院門口的小清河兩岸荔枝林便會掛花,綠白色當中點綴著星星點點的鵝黃色,還有淡紅色的嫩葉嫩芽烘托,遠遠望去,仿佛綠雲當中氤氳著朝霞,十分美麗,若是置身其中持卷讀書,鼻中也是芬芳撲鼻,更是有蜜蜂飛行的嗡嗡聲穿行其中,倍加覺得林中格外幽靜。

若是可以花些錢在蜂農處購些荔枝蜜來兌水喝,第一感覺就是清新,然後就是荔枝獨特的甜香,甘美的一直從舌尖潤澤到食管的深處,接下來的半天似乎呼出來的氣息裏面都有些芬芳的氣息。

因為荔枝不耐久藏,所以這荔枝蜜便成了書院的特產,無論是求學的學子,還是授業的老師,在探親訪友的時候都會在蜂農處捎帶上些,用竹筒裝了,末端以蠟封上,可以儲藏好幾個月也不變質,既是實惠,也有南國獨特的風味,很是拿得出手。

書院在這裏整整經營了四十年,所以在接待學生方面也早就有一套熟極而流,行之有效的章程,當然肯定也會借鑒其余的書院的規矩,很多地方也是大同小異。

首先,書院當中的食宿是極便宜的,只是象征性的收取些費用。

不過吃的無非就是青菜豆腐,住的地方則是將一間大房隔斷成前後兩進,後面做成大通鋪的樣式,不過還是用木板隔開,每人大概除了臥下來以後,也就沒什麽空閑的地方了。而前面的一進靠墻一面則是一排櫃子,給學生放置私人的物品。

當然,若是富家子弟受不了這樣的清寒環境,則是在書院的另外一邊修有單人的學舍,就類似於單間,可以不必忍受同窗的腳氣呼嚕聲和屁味兒……不過價格就是很貴了。

若是還想要更好一些的,便可以申請在附近賃房居住,就可以享受自己帶來的仆人丫鬟的侍候了,不過這更是要繳納更大的一筆額外罰金。而書院則會將這一筆額外拿到的收入用來補貼那些貧寒的學生。

至於吃飯這種問題,並不像是某些飯館明令禁止外菜莫入,而是允許你自己帶食盒進來,不過“君子遠庖廚”,所以你自己做飯會被人鄙視。但是,浪費的話,會遭受很嚴厲的懲罰,也就是說一定不能傾倒飯菜,至少不能夠當著老師同學倒剩飯剩菜。

林封謹來到了書院附近以後,便先是在南荔縣裏面客棧住了下來,然後去找的當然不是什麽當地的學官之類的,而是直接尋到了縣上的史縣尉,先是送了一份禮,見面以後再將從李虎那裏獲得的修書拿了出來,可謂是堂堂正正的先禮後兵。

這史縣尉在南荔縣裏面的口碑甚好,而且也連任了兩次,估計也就這個位置到頭了,雖然此人沒有了上進的念頭,對林封謹這種既識趣又有羽林衛作為後台的後輩也是不敢怠慢的,便請入當中坐了。給林封謹講了一些當地的軼聞便端茶送客了。

接下來林封謹便在縣尉的引薦下,又去拜訪了知縣,主簿等等,表達的無非就是小子從此就在治下混了,希望老父母多多照看,當然,最重要的是將自己“落籍”在這裏,成為光榮的少數民族……

話說他一個區區童生,怎麽能夠對這些人想見就見?自然是因為先有人引薦,接著銀兩門包開道,然後分門別類的拿出一系列的書信出來表示自己的後台很多很強大,或許不能成事讓你升官發財,但是壞事的本事卻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