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風雲際會正當時(第2/3頁)

再往南兩三百裏,就是鶴翔軍鎮所治的蘭川郡轄域,地形相對平緩一些,在黃龍淵的南面修建哨壘,可以俯瞰蘭川郡的邊地。

厲向海率主力坐鎮雙峰石寨,除了修繕雙峰石寨外,還要從玉龍府征用更多的民夫,開鑿雙峰石寨與陳橋寨之間的棧道。

石峽在玉龍山裏彎彎曲曲,路程拉得極長,又極其狹險,只能供步卒通過,需要開辟新的通道,除了供車馬通行外,還要將連接陳橋寨的路程大幅縮短到兩百裏以內。

厲向海同時又令厲虎率陳海、沈坤、葛同三隊武卒、一千民夫,進駐到黃龍淵南面的山嶺之中,選擇一座廢棄的山寨改造成堅固的哨壘。

厲向海雖沒有襲得歷氏亭侯的爵位,卻是厲氏現存唯一踏入明竅境的強者,地位不在厲氏宗主之下,所以將厲虎、厲玉麟等一批族中精英弟子調過來輔助他治軍、駐守黃龍淵。

厲虎、厲玉麟都有辟靈境中期的修為,在軍中地位自然要比陳海他們高出一截。

黃龍淵駐軍可以擴編到兩千武卒,但即便是接管玉龍府軍的一千武卒,絕大多數都沒有武道修行的基礎,遠談不上精銳,需要艱辛的操練。

陳海不想耽擱修煉,此外他也不是很熟悉瑣碎的操練軍務,就將趙山從蒙邑調過來幫他訓練武卒……

陳海這是宗閥子弟的派頭,厲向海、厲虎自然不管,要是陳海能從陳族調來更多的精銳老卒,不會影響他們的地位,還能大幅加強駐軍的戰力,何樂而不為?

……

陳海他們作為最底層的武官,不清楚大都護將軍府與帝廷中樞及鶴翔軍交涉的具體進展,但九月中旬,鶴翔軍在玉龍山南面的鹽川府,直接增設鹽川大營正式收編投降過去的十數萬亂民。

由此可見,大燕帝國西北部的兩大巨頭,在帝廷中樞的斡旋下,談得並不開心。

針對鶴翔軍的舉措,大都護將軍府於九月下旬又頒布三道新的命令。

一是在新橋寨設縣邑,將玉龍府治南遷到新橋縣;二是正式新設與微江大營、鐵流大營等平級的玉龍大營,提拔柴騰任玉龍大營都護副使,暫攝玉龍大營,兼知玉龍府,後續大都護將軍府還將從各部抽調更多的精銳兵將補充到玉龍大營;三是令趙如晦、張懷玉等人到玉龍山黃龍淵設立玉龍山黃龍淵道院……

一切都如陳海所預料的那樣,玉龍山風雲際會正當時。

武威軍在玉龍山北麓,新設玉龍大營,大規模擴編軍備,新增縣邑,又設直屬於太微宗上七峰內門統領的黃龍淵道院,實際上已經是將南面的鶴翔軍,當成與金州西羌諸族一樣的敵對勢力進行最高級別的戒備了。

事前誰都沒有想到,太微宗只想速戰速決的玉龍山平亂一戰會敗得這麽慘,兩名明竅境長老、五十余內門弟子以及七百多道兵弟子歿於此役,喪命黃龍淵;也沒有誰事前會想到,玉龍山平亂一戰,會直接拉開武威軍與鶴翔軍兩大巨頭,在帝國西北部對峙的序幕……

玉龍山的形勢又陡然劍拔弩張起來。

陳海與沈坤、葛同三隊武卒,在厲虎的統下,看管一千民夫,進入黃龍淵南面的山嶺,選了一座廢棄的山寨,作為駐營進行改造。

這座山寨也恰好建在兩道山峰之間的峽谷裏,與雙峰石寨南北對峙,控制著進入黃龍淵的通道,因此在正式的軍府行文裏,就將這兩座石寨稱為黃龍淵南天門寨及黃龍淵北天門寨。

南天門寨南北狹長、東西短窄,占地都只有四五十畝,不比陳海他們在鐵流嶺東麓主峰的藥師園大出多少。

寨子裏原先就有百余間破落的棚屋,除了整理出六排兵舍,將遺棄的石殿祠堂改建為駐營公署外,陳海他們還在兵舍前平整出一片空地,當作武卒操練的校場。

南天門寨的寨墻雖說也是用石頭壘砌起來,為防山賊也修得相當陡峭,但墻體單薄,十二三米高的寨墻,只有不到兩米厚,辟靈境中後期的玄修弟子貼近後,也能極輕易的將寨墻轟塌。

不管宗門最終會不會在南天門寨布設防禦法陣,玉龍大營都要求南天門寨的寨墻最終要能承受明竅境中前期強者的全力一擊。

從玉龍府調來的匠師,建議再砌到一道石墻,中間填以漿土。

如此一來,寨墻的修築就成了大型工程;此外,陳海他們還要負責在黃龍淵山湖的西岸,開辟一條連接南北天門寨的大道。

到九月下旬,大都護將軍府下達新的命令之後,陳海他們在黃龍淵又多了一項目任務,就是在黃龍淵兩側的山嶺修建道院所需的宮殿以及供道兵弟子遷入後要住的房舍、院落……

除了黃龍淵雙寨外,玉龍大營還要在黃龍淵以南的山嶺,修建八座防塞,要將搶先將整座玉龍山都控制在掌握之中,以居高臨下的姿態,俯視蘭川郡北部的鹽川府。